缩略词表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6页 |
1.1 临床分类 | 第12-13页 |
1.2 临床分级 | 第13页 |
1.3 聚类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4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主要特征 | 第14-15页 |
1.5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研究现况 | 第15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6.1 PAH疾病特征方面 | 第15页 |
1.6.2 CHD-PAH患者分级方面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华中地区不同亚型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表型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16-26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2 资料收集 | 第16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16-1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8-23页 |
3.1 人口学特征 | 第18-19页 |
3.2 主要临床症状 | 第19-20页 |
3.3 血流动力学特征 | 第20-21页 |
3.4 生化指标 | 第21-22页 |
3.5 功能评估 | 第22-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6页 |
4.1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人口学特征 | 第23-24页 |
4.2 患者临床症状特点 | 第24-25页 |
4.3 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生化指标及功能评估特点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分类研究 | 第26-34页 |
第5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6-27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5.2 资料收集 | 第26页 |
5.3 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6章 结果 | 第27-32页 |
6.1 聚类分析 | 第27页 |
6.2 两步聚类法分类与肺-体动脉收缩压比值分级的一致率 | 第27-28页 |
6.3 肺-体动脉收缩压比值分级患者动力学参数、生化指标、功能评估、施行手术率比较 | 第28-29页 |
6.4 两步聚类法分类患者动力学参数、生化指标、功能评估、施行手术率比较 | 第29-32页 |
第7章 讨论 | 第32-34页 |
7.1 聚类特征 | 第32页 |
7.2 Pp/Ps分级与两步聚类法分类的比较 | 第32-34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4-35页 |
8.1 结论 | 第34页 |
8.2 展望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文献综述 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现况 | 第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