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公益传播过程及其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6页
    一、选题背景第8-10页
        (一) 社会转型期公益事业兴起第8-9页
        (二) 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第9-10页
        (三) 微时代来临催生微公益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 微公益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二) 微公益组织的研究第12页
        (三) 微公益发展现状研究第12-13页
        (四) 微公益意见领袖的研究第13页
        (五) 微公益传播效果的研究第13-14页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第14-15页
    五、研究方法第15页
    六、研究难点预测及创新第15-16页
第一章 中国公益发展状况概述第16-28页
    一、传统公益机构及其发展变化第16-22页
        (一) 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第16-17页
        (二) 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和危机第17-20页
        (三) 中国传统公益传播过程第20-22页
    二、微公益发展概述第22-26页
        (一) 微公益的发展动力第22-24页
        (二) 新浪微公益的发展第24-26页
    三、微公益传播与传统公益传播的区别第26-27页
    四、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微公益传播过程及特点分析——以三个微公益项目为例.第28-53页
    一、免费午餐案例分析第28-34页
        (一) 免费午餐基本情况第28-29页
        (二) 免费午餐的传播阶段第29-30页
        (三) 免费午餐的传播策略第30-34页
    二、大爱清尘案例分析第34-38页
        (一) 大爱清尘基本情况第34-35页
        (二) 大爱清尘的传播阶段第35-38页
    三、微博打拐案例分析第38-41页
        (一) 微博打拐基本情况第38-39页
        (二) 微博打拐的运作模式第39页
        (三) 微博打拐活动的传播特点第39-41页
    四、微公益的传播要素分析第41-47页
        (一) 微公益的传播主体第41-44页
        (二) 微公益的传播内容第44-45页
        (三) 微公益的传播渠道第45-46页
        (四) 微公益的传播受众第46-47页
    五、微公益信息的传播特点第47-50页
        (一) 参与门槛低第47-48页
        (二) 信息传播效率高第48页
        (三) 传播多元化第48页
        (四) 互动反馈机制完善第48页
        (五) 微公益传播的复合性分析第48-50页
    六、微公益的传播过程第50-52页
    七、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微公益的传播效果分析第53-63页
    一、影响微公益传播效果的因素第53-54页
    二、微公益案例传播的优劣势分析第54-59页
        (一) 微公益案例的传播优势第55-57页
        (二) 微公益案例的传播劣势第57-59页
    三、微公益的传播效果第59-60页
        (一) 公众对微公益的认知程度持续上升第59页
        (二) 公众对微公益的态度以积极态度为主第59-60页
        (三) 微公益逐渐培养中国人新的公益理念第60页
        (四) 微公益正在改变公益环境,重塑中国公益公信力第60页
    四、微公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60-61页
        (一) 过于依赖意见领袖,导致微公益传播“两极化”第60-61页
        (二) 公共资源被少数微公益组织“垄断”,整体传播效果欠佳第61页
        (三) 法律监督和行业监管的缺失,不利于微公益长期发展第61页
    五、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下一篇: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