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2-20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四) 论文思路及结构 | 第18-20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二、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概述 | 第20-26页 |
(一)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 第20-21页 |
1. 风险 | 第20页 |
2. 风险管理 | 第20-21页 |
(二)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涵义和特点 | 第21-23页 |
1.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涵义 | 第21页 |
2.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三)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概述 | 第23-26页 |
1.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3页 |
2.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23-26页 |
三、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与成因分析 | 第26-38页 |
(一)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 | 第26-28页 |
1. 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角度 | 第26-27页 |
2. 从造成风险的人力资源动机的角度 | 第27页 |
3. 从风险的层次的角度 | 第27-28页 |
4. 从企业人力资源所处的层次的角度 | 第28页 |
(二)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28-34页 |
1. 外部因素 | 第29-32页 |
2. 内部因素 | 第32-34页 |
(三) 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1. 风险意识层面 | 第34-35页 |
2. 管理实践层面 | 第35-36页 |
3. 风险类别层面 | 第36-37页 |
4. 组织结构层面 | 第37-38页 |
四、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BP网络评价模型研究 | 第38-54页 |
(一) BP网络技术及其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1. BP网络技术 | 第38-39页 |
2. BP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页 |
(二) 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9-42页 |
1. 评价指标及其取值范围的选取 | 第39-41页 |
2. 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三) 基于BP网络的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2-52页 |
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模拟数据进行预处理 | 第42-49页 |
2. BP网络评价模型输入及输出节点的选择 | 第49页 |
3. 公共因子的处理 | 第49-51页 |
4. 综合因子的处理 | 第51-52页 |
(四) 基于BP网络的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模型的训练与检验 | 第52-54页 |
1. 基于BP网络的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模型的训练 | 第52-53页 |
2. 基于BP网络的人力资源风险评价模型的检验 | 第53-54页 |
五、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 | 第54-68页 |
(一)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两个法则 | 第54页 |
1.4 R模型 | 第54页 |
2. ABC法则 | 第54页 |
(二)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 第54-57页 |
1. 风险回避策略(Risk Avoidance Tactics) | 第55-56页 |
2. 风险转移策略(Risk Transfer Tactics) | 第56页 |
3. 风险保护策略(Risk Prevention Tactics) | 第56-57页 |
4. 风险保留策略(Risk Persistence Tactics) | 第57页 |
(三)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 第57-68页 |
1. 基于体系构建的三个方面——“骨”、“肉”、“魂” | 第58-63页 |
2. 基于过程管理的三个方面——事前、事中、事后 | 第63-68页 |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一) 研究总结 | 第68-69页 |
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68页 |
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8-69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