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 2.1 供应链金融的涵义 | 第16-17页 |
| 2.2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 第17页 |
| 2.3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 | 第17-18页 |
| 2.4 供应链金融技术及平台支持的研究 | 第18页 |
| 2.5 国际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第3章 国际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基理与条件 | 第20-25页 |
| 3.1 国际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需求 | 第20-21页 |
| 3.2 国际供应链金融所具有的特性 | 第21-22页 |
| 3.3 国际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 | 第22-23页 |
| 3.3.1 应建立供应链金融的信息管理系统 | 第22-23页 |
| 3.3.2 国际供应链金融具备统一的制度 | 第23页 |
| 3.3.3 国际供应链金融具备的法律法规 | 第2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4章 国际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 | 第25-34页 |
| 4.1 按业务类型分类的融资模式 | 第25-28页 |
| 4.1.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第25-26页 |
| 4.1.2 保兑仓融资模式 | 第26-27页 |
| 4.1.3 融通仓融资模式 | 第27-28页 |
| 4.2 按资金供应主体分类的融资模式 | 第28-33页 |
| 4.2.1 物流企业主导模式 | 第28-29页 |
| 4.2.2 企业集团主导模式 | 第29-31页 |
| 4.2.3 商业银行主导模式 | 第31-33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5章 国际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34-39页 |
| 5.1 国际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 | 第34-35页 |
| 5.1.1 外部环境风险 | 第34页 |
| 5.1.2 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 | 第34页 |
| 5.1.3 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 第34-35页 |
| 5.1.4 有关担保物的风险 | 第35页 |
| 5.1.5 有关现金流的风险 | 第35页 |
| 5.2 国际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 第35-38页 |
| 5.2.1 关注环境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 第35-36页 |
| 5.2.2 对核心企业进行跟踪评价 | 第36页 |
| 5.2.3 对中小企业设定考核标准 | 第36页 |
| 5.2.4 设立担保物的监管方案 | 第36-37页 |
| 5.2.5 设立现金流监管方案 | 第37-3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39-51页 |
| 6.1 美国 UPS 公司与沃尔玛的合作 | 第39-43页 |
| 6.1.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39页 |
| 6.1.2 案例分析 | 第39-42页 |
| 6.1.3 案例总结 | 第42-43页 |
| 6.2 GECAS 的融资租赁 | 第43-47页 |
| 6.2.1 案例介绍 | 第43页 |
| 6.2.2 案例分析 | 第43-46页 |
| 6.2.3 案例总结 | 第46-47页 |
| 6.3 渣打银行对阿尔法公司开展分销链融资业务 | 第47-50页 |
| 6.3.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47-48页 |
| 6.3.2 案例分析 | 第48-49页 |
| 6.3.3 案例总结 | 第49-50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9页 |
| 7.1 结论 | 第51页 |
| 7.2 基本环境的建设 | 第51-52页 |
| 7.3 金融业务的拓宽 | 第52-53页 |
| 7.4 风险的防范 | 第53-56页 |
| 7.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