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5页 |
1.1.1 射流火灾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4页 |
1.1.2 多射流火焰相互作用现象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线性火源的卷吸与火焰高度经典理论 | 第15页 |
1.2.2 非线性多火焰相互作用行为与表征模型 | 第15-18页 |
1.2.3 双线性多火焰相互作用行为与表征模型 | 第18-19页 |
1.2.4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0-21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设计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装置设计 | 第23-27页 |
2.2.1 燃烧器设计 | 第23-25页 |
2.2.2 燃料质量流量控制与测量系统 | 第25-26页 |
2.2.3 火焰图像采集系统 | 第26-27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7-30页 |
2.3.1 实验总体设计 | 第27-28页 |
2.3.2 实验工况设计 | 第28-30页 |
2.4 火焰图像处理方法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3章 双线性浮力主控湍流扩散射流火焰相互作用机制与融合行为研究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不同火焰间距下火焰相互作用现象 | 第36-37页 |
3.3 基于Burke-shumann理论的火焰相互作用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3.4 火焰融合概率模型与融合临界间距模型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4章 双线性浮力主控湍流扩散射流火焰高度演化与模型研究 | 第45-55页 |
4.1 引言 | 第45-47页 |
4.2 火焰高度随火焰间距的演化过程 | 第47-48页 |
4.3 不同火焰间距下火焰卷吸行为分析 | 第48-51页 |
4.4 基于双火源卷吸特征长度的火焰高度模型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55-56页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56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