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手指静脉识别 | 第13-17页 |
1.2.1 手指静脉识别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2 手指静脉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手指静脉识别的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创新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面向形变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 | 第20-32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2.2 方法流程 | 第22-27页 |
2.2.1 静脉PCA-SIFT特征提取 | 第23-24页 |
2.2.2 双向DSPM匹配 | 第24-27页 |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27-30页 |
2.3.1 数据库和实验设置 | 第27页 |
2.3.2 评估改进的特征和匹配 | 第27-29页 |
2.3.3 与现有方法的对比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基于几何形状分析的手指静脉形变检测与校正方法 | 第32-53页 |
3.1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3.2 方法流程 | 第33-45页 |
3.2.1 手指成像的几何形状分析 | 第33-37页 |
3.2.2 手指静脉形变的检测算法 | 第37-40页 |
3.2.3 手指静脉形变的线性校正算法 | 第40-43页 |
3.2.4 非线性的手指静脉形变校正 | 第43-4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5-52页 |
3.3.1 数据库与实验设置 | 第45-46页 |
3.3.2 与形变无关方法的对比 | 第46-48页 |
3.3.3 与形变鲁棒方法的对比 | 第48-50页 |
3.3.4 数据库中形变图像的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3.3.5 时间代价的评估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总结与探讨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