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沟12号冰川暖季能量—物质平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 第15-17页 |
(1) 气象数据观测 | 第15-16页 |
(2) 反照率特征 | 第16页 |
(3) 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特征 | 第16页 |
(4) 能量物质平衡输出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野外观测资料及处理 | 第17-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19-21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模型描述及模型驱动 | 第23-30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能量-物质平衡模型 | 第23-24页 |
3.3 净短波辐射 | 第24-26页 |
3.4 反照率参数化 | 第26页 |
3.5 长波辐射 | 第26-27页 |
3.6 感热和潜热 | 第27-28页 |
3.7 降雨释热 | 第28页 |
3.8 地形对辐射遮蔽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模型驱动数据 | 第30-40页 |
4.1 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30-31页 |
4.2 初始雪深 | 第31-32页 |
4.3 气象数据 | 第32-38页 |
4.4 花杆观测、径流观测(验证)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模型输出 | 第40-55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模型验证 | 第40-45页 |
5.2.1 反照率模拟 | 第40-42页 |
5.2.2 能量平衡验证 | 第42-44页 |
5.2.3 物质平衡验证 | 第44-45页 |
5.3 能量项输出 | 第45-50页 |
5.3.1 太阳辐射 | 第46-48页 |
5.3.2 地面长波和入射长波 | 第48页 |
5.3.3 感热和潜热 | 第48-50页 |
5.4 物质平衡输出 | 第50-52页 |
5.5 冰川径流输出 | 第52-53页 |
5.6 能量各分量组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不足与展望 | 第55-5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