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环境下MIMO-OFDM系统的载波间干扰消除算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系统模型及研究问题 | 第18-24页 |
2.1 信道模型 | 第18-20页 |
2.1.1 传统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2.1.2 高铁信道模型 | 第19-20页 |
2.2 MIMO-OFDM系统模型 | 第20-22页 |
2.3 研究问题的引出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载波间干扰分析 | 第24-38页 |
3.1 引起载波间干扰机理分析 | 第24-25页 |
3.2 载波间干扰程度的衡量标准 | 第25-31页 |
3.3 信道参数对载波干扰比大小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1 子载波系数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3.2.2 载波干扰比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3.4 车速对期望信号功率和ICI功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循环前缀与迫零均衡联合消除法 | 第38-48页 |
4.1 循环前缀自消除 | 第39-43页 |
4.2 迫零均衡器 | 第43-44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自适应相位旋转共轭消除法 | 第48-64页 |
5.1 相位旋转共轭消除过程 | 第49-53页 |
5.2 旋转最优相位的求解 | 第53-56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56-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受理的专利 | 第74-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