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困惑与前行:中国大陆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化解与重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非营利组织性质界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1.2.2 信任的相关理论第11-13页
        1.2.3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第16页
    1.5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学理分析——基于非营利组织特性的视角第17-40页
    2.1 非营利组织概述第17-27页
        2.1.1 非营利组织内涵阐述第17-19页
        2.1.2 非营利组织特征分析第19-27页
    2.2 公信力概述第27-35页
        2.2.1 信任的维度与定义第27-29页
        2.2.2 公信力的界定第29-32页
        2.2.3 公信力的影响因素第32-35页
    2.3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与非营利组织特征属性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第35-40页
        2.3.1 主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第36页
        2.3.2 主体(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的关系分析第36-37页
        2.3.3 客体因素与非营利组织特性关系分析第37-40页
第3章 非营利组织信任危机个案考察第40-55页
    3.1 红十字会信任危机分析第41-46页
        3.1.1 事件简述第41页
        3.1.2 事件分析第41-45页
        3.1.3 分析小结第45-46页
    3.2 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信任危机分析第46-50页
        3.2.1 事件简述第46页
        3.2.2 事件分析第46-49页
        3.2.3 分析小结第49-50页
    3.3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信任危机分析第50-53页
        3.3.1 事件简述第50页
        3.3.2 事件分析第50-52页
        3.3.3 分析小结第52-53页
    3.4 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非营利组织信任重建与转型对策第55-63页
    4.1 美国非营利组织善治经验借鉴第55-57页
    4.2 非营利组织特征属性修复对策第57-63页
        4.2.1 独立性和竞争性修复:理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第57-58页
        4.2.2 非营利性修复: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法律体系第58-59页
        4.2.3 非营利性修复:构建多元监督体系第59-61页
        4.2.4 组织性和自治性修复:完善组织内部治理第61-62页
        4.2.5 志愿性修复:行业自律第62-6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7页
    5.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5.2 研究局限第64-65页
    5.3 研究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中部六省公共投资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