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溃决条件下堤后冲刷坑的形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1.2.2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16页 |
1.2.3 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预备实验 | 第19-38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19-32页 |
2.1.1 实验布置及实验材料 | 第19-24页 |
2.1.2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 第24-28页 |
2.1.3 实验观测设备 | 第28-32页 |
2.2 预备实验 | 第32-36页 |
2.2.1 溃决方式的确定 | 第32-34页 |
2.2.2 动床铺设厚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2.2.3 冲刷坑发展过程监测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2.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溃堤水流冲刷过程分析 | 第38-48页 |
3.1 溃堤水流运动特点分析 | 第38-45页 |
3.1.1 溃口处流量估算 | 第38-42页 |
3.1.2 溃堤水流运动形态分析 | 第42-44页 |
3.1.3 溃堤水流流场分布分析 | 第44-45页 |
3.2 溃堤洪水堤后冲刷机理探索分析 | 第45-47页 |
3.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不同溃决条件下冲刷坑变化特性分析 | 第48-74页 |
4.1 溃口宽度对冲刷坑形态的影响分析 | 第48-58页 |
4.2 水头高度对冲刷坑形态的影响分析 | 第58-68页 |
4.3 堤后冲刷坑的形态分析 | 第68-72页 |
4.4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