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1.2.1 国外草食畜牧业发展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2.2 国内草食畜牧业发展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草食畜牧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1-26页 |
2.1 草食畜牧业的形成与发展 | 第21页 |
2.2 草食畜牧业的特征 | 第21-22页 |
2.2.1 动植物生产相结合 | 第21页 |
2.2.2 饲草资源的季节性 | 第21-22页 |
2.2.3 草食畜产品的区域性 | 第22页 |
2.3 草食畜牧业的经济学基础 | 第22-23页 |
2.3.1 畜牧业经济学理论的经济架构 | 第22页 |
2.3.2 畜牧业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2.4 草食畜牧业的评价与分析 | 第23-26页 |
2.4.1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必要性评价 | 第23-24页 |
2.4.2 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24页 |
2.4.3 定量分析与评价 | 第24-26页 |
3 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概况 | 第26-45页 |
3.1 西南地区的自然概况 | 第26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26页 |
3.1.2 气候特征 | 第26页 |
3.1.3 植被类型 | 第26页 |
3.2 西南地区草食资源及利用状况 | 第26-28页 |
3.2.1 草食资源类型 | 第26-28页 |
3.2.2 西南地区草食资源的特征 | 第28页 |
3.2.3 草食资源的利用情况 | 第28页 |
3.3 西南地区主要草食畜种概况 | 第28-33页 |
3.4 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优势 | 第33-34页 |
3.4.1 区位优势 | 第33页 |
3.4.2 气候优势 | 第33页 |
3.4.3 资源优势 | 第33-34页 |
3.4.4 政策优势 | 第34页 |
3.5 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 第34-40页 |
3.5.1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稳步提高 | 第34-35页 |
3.5.2 良种繁育体系逐年完善 | 第35-36页 |
3.5.3 企业带动能力逐年增强 | 第36页 |
3.5.4 主要草食畜生产持续增长 | 第36-40页 |
3.6 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3.6.1 饲草资源利用不充分 | 第40-41页 |
3.6.2 种养结合模式不完善 | 第41-42页 |
3.6.3 优惠扶持政策不全面 | 第42页 |
3.6.4 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 第42-43页 |
3.6.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备 | 第43-45页 |
4 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5-50页 |
4.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4.1.1 指导思想 | 第45页 |
4.1.2 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4.2 总体发展布局 | 第46-47页 |
4.3 发展重点 | 第47-50页 |
4.3.1 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 | 第47-48页 |
4.3.2 推进适度规模养殖 | 第48页 |
4.3.3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 | 第48-50页 |
5 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对策分析 | 第50-55页 |
5.1 提高饲草资源利用率,保证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充足的物质基础 | 第50-51页 |
5.2 完善种养结合模式,延长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产业链 | 第51-52页 |
5.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助推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52-53页 |
5.4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 | 第53页 |
5.5 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全面促进西南地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