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22-4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2-2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22-2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27-37页 |
1.2.1 主导要素转换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研究述评 | 第27-32页 |
1.2.2 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相关研究述评 | 第32-3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1.4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39-4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39-40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40-42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2-43页 |
第2章 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理论分析 | 第43-6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43-47页 |
2.1.1 生产要素 | 第43-45页 |
2.1.2 主导要素 | 第45页 |
2.1.3 资源 | 第45页 |
2.1.4 资源型城市 | 第45-46页 |
2.1.5 经济增长 | 第46-47页 |
2.2 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规律 | 第47-54页 |
2.2.1 工业化阶段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 | 第47-49页 |
2.2.2 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的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2.2.3 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的内涵、原因和途径 | 第51-54页 |
2.3 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实现机制 | 第54-61页 |
2.3.1 技术进步促进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的机制 | 第54-58页 |
2.3.2 制度变迁促进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的机制 | 第58-60页 |
2.3.3 产业结构转换促进资源型城市主导要素转换的机制 | 第60-61页 |
2.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主导要素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 第62-109页 |
3.1 主导要素转换与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63-70页 |
3.1.1 主导要素转换与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模型 | 第63-67页 |
3.1.2 主导要素转换与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基本过程 | 第67-70页 |
3.2 主导要素转换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 第70-108页 |
3.2.1 要素结构优化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第70-94页 |
3.2.2 技术进步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第94-102页 |
3.2.3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 第102-108页 |
3.3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4章 主导要素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和陕西省为例 | 第109-132页 |
4.1 模型的构建与说明 | 第109-110页 |
4.2 指标选取说明与数据计算 | 第110-116页 |
4.2.1 经济规模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 第112页 |
4.2.2 劳动力规模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 第112-113页 |
4.2.3 资本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 第113-114页 |
4.2.4 资源使用水平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 第114-115页 |
4.2.5 技术水平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 第115页 |
4.2.6 其它变量选择和数据预处理 | 第115-116页 |
4.3 各要素对山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 | 第116-124页 |
4.3.1 混合最小二乘回归估计 | 第116-118页 |
4.3.2 面板固定效应回归估计 | 第118-120页 |
4.3.3 面板GMM估计 | 第120-122页 |
4.3.4 分样本估计 | 第122-124页 |
4.4 各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 | 第124-126页 |
4.5 山西省主导要素转换回归分析 | 第126-129页 |
4.5.1 1987 -1996年山西省主导要素 | 第126-127页 |
4.5.2 1997 -2008年山西省主导要素 | 第127-128页 |
4.5.3 2009 -2015年山西省主导要素 | 第128-129页 |
4.6 陕西省主导要素转换回归分析 | 第129-131页 |
4.6.1 1987 -1996年陕西省主导要素 | 第129-130页 |
4.6.2 1997 -2008年陕西省主导要素 | 第130页 |
4.6.3 2009 -2015年陕西省主导要素 | 第130-131页 |
4.7 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5章 主导要素转换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动因分析 | 第132-145页 |
5.1 主导要素转换视角下山西省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 | 第132-141页 |
5.1.1 山西省主导要素转换缓慢 | 第132-136页 |
5.1.2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 第136-138页 |
5.1.3 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 | 第138-141页 |
5.2 主导要素转换视角下陕西省经济增长动因分析 | 第141-144页 |
5.2.1 以主导要素转换摆脱资源依赖 | 第141-142页 |
5.2.2 以主导要素转换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 第142页 |
5.2.3 以主导要素转换转变经济增长动力 | 第142-144页 |
5.3 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6章 主导要素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政策建议 | 第145-155页 |
6.1 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 | 第145-146页 |
6.1.1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 | 第145页 |
6.1.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工业化进程 | 第145-146页 |
6.2 完善决定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 | 第146-147页 |
6.2.1 规范市场秩序 | 第146页 |
6.2.2 完善市场体系 | 第146-147页 |
6.3 挖掘要素潜力,提升要素效率 | 第147-152页 |
6.3.1 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 | 第147-150页 |
6.3.2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创新能力 | 第150页 |
6.3.3 引导资本流向、优化投资结构 | 第150-151页 |
6.3.4 多角度推进技术创新,全力培育新优势 | 第151-152页 |
6.4 调整要素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 第152-153页 |
6.4.1 调整要素投入配比,协调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发展 | 第152页 |
6.4.2 突破资源型产业发展瓶颈,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 | 第152-153页 |
6.4.3 改良产业生态,优化新产业发展环境 | 第153页 |
6.5 小结 | 第153-15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57页 |
7.1 结论 | 第155-156页 |
7.2 展望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