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通知-反通知”制度解析 | 第15-30页 |
2.1 “通知-反通知”制度概述 | 第15-17页 |
2.1.1 “通知-反通知”制度背景及架构 | 第15-16页 |
2.1.2 “反通知”制度是否可以广泛适用 | 第16-17页 |
2.2 “通知-反通知”规则的性质 | 第17-20页 |
2.2.1 立法的态度 | 第17-18页 |
2.2.2 法院的态度 | 第18页 |
2.2.3 学界的观点 | 第18-19页 |
2.2.4 本文的观点 | 第19-20页 |
2.3 “通知-反通知”制度下涉及的主体 | 第20-23页 |
2.3.1 电子商务平台 | 第20-21页 |
2.3.2 权利人 | 第21-22页 |
2.3.3 行为人 | 第22页 |
2.3.4 其他 | 第22-23页 |
2.4 通知和反通知的适格形式及法律效力 | 第23-26页 |
2.4.1 通知和反通知的适格形式 | 第23-24页 |
2.4.2 通知和反通知的法律效力 | 第24-26页 |
2.4.2.1 对权利人的效力 | 第24-25页 |
2.4.2.2 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效力 | 第25页 |
2.4.2.3 对行为人和其他人的效力 | 第25-26页 |
2.5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6-30页 |
2.5.1 客观要件 | 第26-27页 |
2.5.2 主观要件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域外相关制度和经验 | 第30-41页 |
3.1 美国:“避风港”制度 | 第30-34页 |
3.1.1 制度概述 | 第30-31页 |
3.1.2 制度优势 | 第31-33页 |
3.1.3 制度缺陷 | 第33-34页 |
3.2 法国:“三振出局”制度 | 第34-38页 |
3.2.1 制度概述 | 第34-36页 |
3.2.2 制度优势 | 第36页 |
3.2.3 制度缺陷 | 第36-38页 |
3.3 加拿大:“通知-通知”制度 | 第38-41页 |
3.3.1 制度概述 | 第38-39页 |
3.3.2 制度优势 | 第39-40页 |
3.3.3 制度缺陷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通知-反通知”制度的设计 | 第41-49页 |
4.1 我国借鉴三种国外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41-42页 |
4.2 “通知-反通知”制度与“通知-通知”制度比较 | 第42-45页 |
4.2.1 “通知-反通知”制度与“通知-通知”制度的共同优势 | 第42-43页 |
4.2.2 “通知-反通知”制度与“通知-通知”制度的相异之处 | 第43-45页 |
4.3 借鉴“通知-通知”制度,建立新“通知-反通知”制度 | 第45-49页 |
4.3.1 完善概述 | 第45-46页 |
4.3.2 具体实施步骤 | 第46-47页 |
4.3.3 《电子商务法》中“通知-反通知”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