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电子商务平台责任中的“通知—反通知”制度再思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本文的基本框架第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通知-反通知”制度解析第15-30页
    2.1 “通知-反通知”制度概述第15-17页
        2.1.1 “通知-反通知”制度背景及架构第15-16页
        2.1.2 “反通知”制度是否可以广泛适用第16-17页
    2.2 “通知-反通知”规则的性质第17-20页
        2.2.1 立法的态度第17-18页
        2.2.2 法院的态度第18页
        2.2.3 学界的观点第18-19页
        2.2.4 本文的观点第19-20页
    2.3 “通知-反通知”制度下涉及的主体第20-23页
        2.3.1 电子商务平台第20-21页
        2.3.2 权利人第21-22页
        2.3.3 行为人第22页
        2.3.4 其他第22-23页
    2.4 通知和反通知的适格形式及法律效力第23-26页
        2.4.1 通知和反通知的适格形式第23-24页
        2.4.2 通知和反通知的法律效力第24-26页
            2.4.2.1 对权利人的效力第24-25页
            2.4.2.2 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效力第25页
            2.4.2.3 对行为人和其他人的效力第25-26页
    2.5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责任的构成要件第26-30页
        2.5.1 客观要件第26-27页
        2.5.2 主观要件第27-30页
第三章 域外相关制度和经验第30-41页
    3.1 美国:“避风港”制度第30-34页
        3.1.1 制度概述第30-31页
        3.1.2 制度优势第31-33页
        3.1.3 制度缺陷第33-34页
    3.2 法国:“三振出局”制度第34-38页
        3.2.1 制度概述第34-36页
        3.2.2 制度优势第36页
        3.2.3 制度缺陷第36-38页
    3.3 加拿大:“通知-通知”制度第38-41页
        3.3.1 制度概述第38-39页
        3.3.2 制度优势第39-40页
        3.3.3 制度缺陷第40-41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通知-反通知”制度的设计第41-49页
    4.1 我国借鉴三种国外制度可行性分析第41-42页
    4.2 “通知-反通知”制度与“通知-通知”制度比较第42-45页
        4.2.1 “通知-反通知”制度与“通知-通知”制度的共同优势第42-43页
        4.2.2 “通知-反通知”制度与“通知-通知”制度的相异之处第43-45页
    4.3 借鉴“通知-通知”制度,建立新“通知-反通知”制度第45-49页
        4.3.1 完善概述第45-46页
        4.3.2 具体实施步骤第46-47页
        4.3.3 《电子商务法》中“通知-反通知”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遗嘱信托受益权保护
下一篇:土库曼斯坦与中国对外国投资的法律保护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