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单体、双体以及三体谐振器超材料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响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太赫兹波简介第11-12页
    1.2 太赫兹超材料第12-16页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16-17页
第二章 超材料制备工艺和THz测试系统第17-21页
    2.1 超材料的制备工艺第17-18页
    2.2 太赫兹时域光谱仪测试样品实验第18-21页
第三章 基于单体结构超材料电磁响应第21-36页
    3.1 关于开口谐振环超原子结构形变对其太赫兹谐振模式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的研究第21-28页
        3.1.1 引言第21-22页
        3.1.2 超材料单元结构设计第22-23页
        3.1.3 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3.1.4 小结第28页
    3.2 基于矩形SRR结构演化为三角形SRR的偶极振荡抑制的研究第28-36页
        3.2.1 引言第28-29页
        3.2.2 超材料的结构设计第29-30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3.2.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双体结构超材料的电磁响应第36-50页
    4.1 超分子内非对称耦合诱导的宽带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第36-42页
        4.1.1 引言第36-37页
        4.1.2 超材料的结构设计第37-38页
        4.1.3 结果与讨论第38-42页
        4.1.4 小结第42页
    4.2 由导电耦合暗共振器组成的对称破缺太赫兹超分子的中局部慢光现象第42-50页
        4.2.1 引言第42-43页
        4.2.2 超材料单元结构设计第43-44页
        4.2.3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4.2.4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三体结构超材料的电磁响应第50-57页
    5.1 在导电耦合三体超分子的局部太赫兹电磁感应透明现象第50-57页
        5.1.1 引言第50页
        5.1.2 超材料的结构设计第50-52页
        5.1.3 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5.1.4 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60页
    6.1 结论第57-58页
    6.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附录 复介电常数提取程序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3,4-乙烯二氧噻吩)/石墨烯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复合板材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