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氨基酸、肽、蛋白质论文

咸蛋清蛋白酶解制备活性肽及其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缩略语表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7页
    1 咸蛋清利用的局限性第18页
    2 咸蛋清研究利用现状第18-20页
        2.1 咸蛋清未脱盐直接利用第18-19页
        2.2 咸蛋清中提取溶菌酶第19页
        2.3 咸蛋清脱盐后直接利用第19页
        2.4 咸蛋清酶解制备活性肽第19-20页
            2.4.1 咸蛋清脱盐处理后酶解制备活性肽第20页
            2.4.2 咸蛋清酶解后脱盐处理制备活性肽第20页
    3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3.1 酶解法制取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3.2 生物活性肽脱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3.2.1 离子交换法第21页
            3.2.2 大孔吸附树脂法第21-22页
            3.2.3 膜分离法第22页
            3.2.4 凝胶过滤层析法第22-23页
        3.3 生物活性肽理化性质的研究进展第23页
        3.4 咸蛋清活性肽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3.4.1 生理活性调节作用第23-24页
            3.4.2 抗氧化作用第24页
            3.4.3 抗菌作用第24页
            3.4.4 降血压作用第24-25页
    4 生物活性肽的应用前景第25-26页
        4.1 生物活性肽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5页
        4.2 生物活性肽在饲料中的应用第25页
        4.3 生物活性肽在医药和化妆品中的应用第25-26页
    5 本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5.1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26页
        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咸蛋清酶解工艺条件的研究第27-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3页
        1.1 材料第27-28页
            1.1.1 原料第27页
            1.1.2 主要试剂第27-28页
            1.1.3 主要仪器第28页
        1.2 试验方法第28-33页
            1.2.1 咸蛋清酶解工艺路线第28页
            1.2.2 咸鸭蛋清主要成分分析方法第28-29页
            1.2.3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29页
            1.2.4 酶制剂筛选试验第29-30页
            1.2.5 咸蛋清酶解预处理条件的确定方法第30页
            1.2.6 木瓜蛋白酶酶解咸蛋清工艺条件的优化第30-31页
            1.2.7 酸性蛋白酶酶解咸蛋清工艺条件的优化第31-32页
            1.2.8 木瓜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复合酶解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2页
            1.2.9 水解度的测定方法第32-33页
            1.2.10 氮收率的测定方法第33页
            1.2.11 统计分析方法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52页
        2.1 咸蛋清的主要成分测定结果第33-34页
        2.2 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第34页
        2.3 不同酶种类筛选试验结果第34-35页
        2.4 咸蛋清酶解前预处理条件的确定第35-36页
        2.5 温度对木瓜蛋白酶酶解咸蛋清效果的影响结果第36页
        2.6 底物浓度对木瓜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第36-37页
        2.7 pH值对木瓜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第37-38页
        2.8 加酶量对木瓜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第38页
        2.9 时间对木瓜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2.10 木瓜蛋白酶酶解咸蛋清的旋转正交试验结果第39-43页
            2.10.1 木瓜蛋白酶旋转正交酶解试验结果第39-40页
            2.10.2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第40-41页
            2.10.3 回归方程的模拟寻优及结果验证第41-42页
            2.10.4 单因素效应分析第42页
            2.10.5 试验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第42-43页
        2.11 温度对酸性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第43-44页
        2.12 底物浓度对酸性蛋白酶解咸蛋清效果的影响结果第44页
        2.13 pH值对酸性蛋白酶酶解咸蛋清效果的影响结果第44-45页
        2.14 加酶量对酸性蛋白酶酶解咸蛋清效果的影响结果第45页
        2.15 时间对酸性蛋白酶酶解咸蛋清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2.16 酸性蛋白酶酶解咸蛋清的旋转正交试验结果第46-50页
            2.16.1 酸性蛋白酶酶解咸蛋清旋转正交实验结果第46-47页
            2.16.2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第47-48页
            2.16.3 结果验证第48-49页
            2.16.4 单因素效应分析第49页
            2.16.5 试验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第49-50页
        2.17 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复合酶解咸蛋清条件的确定第50-52页
            2.17.1 加酶顺序的确定第50-51页
            2.17.2 加酶时间比的确定第51-52页
            2.17.3 加酶量比的确定第52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2-55页
第三章 咸蛋清酶解液高效脱盐方法的研究第55-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60页
        1.1 材料第55-56页
            1.1.1 原料第55-56页
            1.1.2 主要试剂第56页
            1.1.3 主要仪器第56页
        1.2 方法第56-60页
            1.2.1 咸蛋清肽粉各指标测定方法第56页
            1.2.2 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树脂法脱盐第56-57页
            1.2.3 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脱盐第57页
            1.2.4 电渗析法脱盐第57页
            1.2.5 纳滤法对咸蛋清酶解液脱盐第57-59页
            1.2.6 苯乙烯系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咸蛋清酶解液进行脱盐第59页
            1.2.7 DA201-C大孔吸附树脂脱盐第59-60页
            1.2.8 纳滤和G-25联用对咸蛋清酶解液脱盐第60页
            1.2.9 蛋白质回收率和脱盐率的计算第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69页
        2.1 咸蛋清酶解物冻干粉成分测定结果第60-61页
        2.2 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层析法脱盐效果第61页
        2.3 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脱盐效果第61-63页
        2.4 电渗析法脱盐效果第63页
        2.5 纳滤法的脱盐效果第63-67页
            2.5.1 纳滤膜性能测定结果第63-64页
            2.5.2 操作压力对酶解液脱盐效果的影响第64-65页
            2.5.3 pH值对酶解液脱盐效果的影响第65页
            2.5.4 稀释倍数对酶解液脱盐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2.5.5 过滤方式对酶解液脱盐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2.5.6 纳滤最佳操作参数第67页
        2.6 苯乙烯系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法脱盐效果第67页
        2.7 DA201-C大孔吸附树脂脱盐效果第67-68页
        2.8 纳滤和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结合的脱盐效果第68-6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9-73页
第四章 咸蛋清活性肽性质的分析研究第73-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78页
        1.1 材料第73-75页
            1.1.1 原料第73-74页
            1.1.2 主要试剂第74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74-75页
        1.2 方法第75-78页
            1.2.1 SDS-PAGE凝胶不连续电泳检测第75页
            1.2.2 咸蛋清肽的紫外光谱分析第75-76页
            1.2.3 咸蛋清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76页
            1.2.4 咸蛋清酶解物的氨基酸分析第76-77页
            1.2.5 溶解性的测定第77页
            1.2.6 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测定第77页
            1.2.7 热稳定性测定第77页
            1.2.8 与还原糖、CaCl_2共处时的热稳定性第77-78页
            1.2.9 贮藏稳定性第78页
            1.2.10 浊度测定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8页
        2.1 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第78-79页
        2.2 咸蛋清肽的紫外光谱分析第79页
        2.3 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测定咸蛋清肽分子量分布结果第79-82页
            2.3.1 标准品出峰时间的考察第79-80页
            2.3.2 标准品出峰时间回归方程的确立第80-81页
            2.3.3 咸蛋清肽相对分子量的计算第81-82页
        2.4 HPLC法测定咸蛋清肽的分子量分布结果第82-83页
        2.5 咸蛋清肽的氨基酸分析结果第83-85页
        2.6 咸蛋清肽的溶解性测定结果第85-86页
        2.7 咸蛋清肽的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测定结果第86页
        2.8 咸蛋清肽的热稳定性测定结果第86-87页
        2.9 咸蛋清肽与还原糖、CaCl_2共处的溶解性稳定性测定结果第87页
        2.10 咸蛋清肽的贮藏稳定性测定结果第87-88页
        2.11 不同pH值下咸蛋清肽浊度测定结果第88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8-91页
第五章 咸蛋清肽抗氧化功能性评价第91-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1.1 材料第91-92页
            1.1.1 原料第91页
            1.1.2 主要试剂第91-92页
            1.1.3 主要仪器第92页
        1.2 方法第92-94页
            1.2.1 咸蛋清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第92页
            1.2.2 热处理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第92页
            1.2.3 不同分子量的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第92-93页
            1.2.4 pH值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第93页
            1.2.5 盐对肽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第93页
            1.2.6 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方法第93-94页
            1.2.7 热处理对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第94页
            1.2.8 不同分子量的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分析第94页
            1.2.9 pH值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第94页
            1.2.10 盐对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第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00页
        2.1 热处理温度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4-95页
        2.2 热处理时间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5-96页
        2.3 不同分子量的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结果第96页
        2.4 pH值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6-97页
        2.5 脱盐对咸蛋清肽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结果第97页
        2.6 热处理温度对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7-98页
        2.7 热处理时间对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8页
        2.8 不同分子量的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结果第98-99页
        2.9 pH值对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9页
        2.10 脱盐对咸蛋清肽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第99-10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00-102页
第六章 咸蛋清肽抗菌功能评价第102-11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2-106页
        1.1 材料第102-103页
            1.1.1 原料第102页
            1.1.2 主要试剂第102-103页
            1.1.3 主要仪器第103页
        1.2 方法第103-106页
            1.2.1 供试菌种的活化第103页
            1.2.2 菌液计数第103-104页
            1.2.3 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牛津杯法第104页
            1.2.4 咸蛋清肽的抑菌性检测第104页
            1.2.5 咸蛋清肽对细菌形态结构的影响第104页
            1.2.6 咸蛋清肽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第104-105页
            1.2.7 不同分子量咸蛋清肽的抑菌性第105页
            1.2.8 盐对咸蛋清肽抑菌性的影响第105页
            1.2.9 几种肽和蛋清样品的抑菌性比较第105页
            1.2.10 咸蛋清抗菌肽热稳定性的测定第105页
            1.2.11 pH值对咸蛋清肽抑菌性的影响第105-10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6-114页
        2.1 咸蛋清肽的抑菌活性检测结果第106-107页
        2.2 咸蛋清肽对细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第107-108页
        2.3 咸蛋清肽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第108-109页
        2.4 不同分子量咸蛋清肽的抑菌性比较结果第109页
        2.5 盐对咸蛋清肽抑菌性的影响结果第109-111页
            2.5.1 脱盐前后咸蛋清肽的抑菌性比较结果第109-110页
            2.5.2 NaCl对咸蛋清肽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第110-111页
        2.6 几种不同来源肽的抑菌活性比较结果第111-112页
        2.7 咸蛋清肽抗菌活性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第112-113页
        2.8 pH值对咸蛋清肽抗菌性的影响结果第113-114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14-115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15-118页
    1 咸蛋清酶解工艺条件的优化第115页
    2 咸蛋清酶解物脱盐方法的筛选第115-116页
    3 咸蛋清肽的表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第116页
    4 咸蛋清肽的抗氧化功能性评价第116-117页
    5 咸蛋清肽的抗菌功能评价第117页
    6 本研究创新点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附录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DMC在合成聚醚和聚醚酯多元醇中的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