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变信息刻画与揭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1.2.2 信息度量理论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3 信息与资产价格形成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交易时变到达率模型与动态PIN刻画 | 第19-31页 |
2.1 模型介绍 | 第19-24页 |
2.1.1 经典EKOP模型结构 | 第19-21页 |
2.1.2 时变交易到达率模型 | 第21-24页 |
2.2 中国股市信息交易比率刻画 | 第24-30页 |
2.2.1 日均成交订单量统计 | 第24-26页 |
2.2.2 中国股市信息交易比率刻画结果统计 | 第26-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时变信息对信息事件的揭示作用研究 | 第31-40页 |
3.1 时变信息的季节效应 | 第32-35页 |
3.1.1 信息交易比率月历效应研究 | 第32-34页 |
3.1.2 信息交易比率周历效应研究 | 第34-35页 |
3.2 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前后时变信息变化情况 | 第35-38页 |
3.3 企业异质信息发布前后时变信息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时变信息对二级市场流动性变化揭示研究 | 第40-53页 |
4.1 流动性的概念提出及相关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4.1.1 流动性的概念 | 第40-41页 |
4.1.2 流动性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4.2 流动性度量方法 | 第42-45页 |
4.2.1 价格法 | 第42-44页 |
4.2.2 交易量法 | 第44页 |
4.2.3 量价结合法 | 第44页 |
4.2.4 时间法 | 第44-45页 |
4.3 PIN对价差和深度影响理论 | 第45-47页 |
4.3.1 PIN对价差影响理论 | 第45-46页 |
4.3.2 PIN对深度影响理论 | 第46-47页 |
4.4 实证研究和结果 | 第47-52页 |
4.4.1 PIN对价差影响实证研究 | 第47-49页 |
4.4.2 PIN对深度影响实证研究 | 第49-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时变信息对风险和收益率的揭示作用 | 第53-63页 |
5.1 波动性估计方法的发展 | 第53-55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55-57页 |
5.2.1 SV模型介绍 | 第55-57页 |
5.2.2 信息对波动性和收益率影响模型构建 | 第57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果与结论 | 第63-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