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 | 第20-24页 |
2.1 小城镇发展的历程简析 | 第20-21页 |
2.1.1 起步阶段(1949—1965年) | 第20页 |
2.1.2 非正常增长阶段(1966—1977年) | 第20-21页 |
2.1.3 转型阶段(1978—1983年) | 第21页 |
2.1.4 新增长阶段(1984—1999年) | 第21页 |
2.1.5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 | 第21页 |
2.2 小城镇发展的类型 | 第21-22页 |
2.2.1 旅游型 | 第21-22页 |
2.2.2 矿业型 | 第22页 |
2.2.3 集贸型 | 第22页 |
2.2.4 综合型 | 第22页 |
2.3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22-24页 |
2.3.1 政府主导型 | 第22-23页 |
2.3.2 市场经济主导型 | 第23页 |
2.3.3 政府与市场调控型 | 第23-24页 |
3 研究区域 | 第24-34页 |
3.1 锦屏镇概况 | 第24-27页 |
3.1.1 地理环境概况 | 第24-25页 |
3.1.2 文化遗产 | 第25-26页 |
3.1.3 民族风情 | 第26-27页 |
3.2 锦屏镇发展的背景 | 第27-32页 |
3.2.1 锦屏镇发展的外部因素 | 第27-29页 |
3.2.2 锦屏镇发展的内部因素 | 第29-32页 |
3.3 锦屏镇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 | 第32-34页 |
3.3.1 采取少数民族特殊政策措施 | 第32页 |
3.3.2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 | 第32页 |
3.3.3 推进民族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 第32-33页 |
3.3.4 维护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33页 |
3.3.5 加强民族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开发 | 第33-34页 |
4 锦屏镇的发展水平研究 | 第34-52页 |
4.1 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4-35页 |
4.2 主成分分析 | 第35-41页 |
4.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35-37页 |
4.2.2 主成分分析过程 | 第37-41页 |
4.3 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41-43页 |
4.4 锦屏镇的发展现状 | 第43-52页 |
4.4.1 经济发展状况 | 第43页 |
4.4.2 农业经济 | 第43-44页 |
4.4.3 工业化的发展 | 第44-46页 |
4.4.4 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 第46-47页 |
4.4.5 镇区用地情况 | 第47-49页 |
4.4.6 交通设施情况 | 第49-51页 |
4.4.7 基础设施情况 | 第51-52页 |
5 锦屏镇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52-54页 |
5.1 经济基础薄弱 | 第52页 |
5.2 工业发展落后 | 第52-53页 |
5.3 旅游服务业层次较低 | 第53页 |
5.4 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低 | 第53页 |
5.5 城镇化水平以及城镇基础设施落后 | 第53-54页 |
6 锦屏镇发展的基本方略 | 第54-57页 |
6.1 加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 第54页 |
6.1.1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建设 | 第54页 |
6.1.2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培育 | 第54页 |
6.2 促进地方工业的有效发展 | 第54-55页 |
6.3 改善投资环境 | 第55页 |
6.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 第55-56页 |
6.4.1 加快交通建设 | 第55-56页 |
6.4.2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56页 |
6.5 加快旅游发展步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56-57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7.1 结论 | 第57-58页 |
7.2 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