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芯片加工新技术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5页
    1、微流控芯片与PMMA微流控芯片第10-11页
    2、PMMA微通道板的制作第11-16页
        2.1 、热压法第11页
        2.2 、常温压印法第11-12页
        2.3 、注塑成型法第12页
        2.4 、激光烧蚀法第12-13页
        2.5 、原位聚合法第13-15页
        2.6 、溶剂蚀刻法第15-16页
    3、PMMA微流控芯片的键合第16-19页
        3.1 、热键合第16页
        3.2 、溶剂键合第16-17页
        3.3 、聚合键合第17-18页
        3.4 、微波键合第18页
        3.5 、其他键合技术第18-19页
    4、基于光纤的PMMA微流控芯片第19页
    5、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5页
第二章 电热丝热压法制作PMMA微流控芯片及其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第25-37页
    1、引言第25-27页
    2、实验部分第27-29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27页
        2.2 、PMMA盖膜制作第27页
        2.3 、电热丝制作PMMA微流控芯片第27-28页
        2.4 、实验仪器第28页
        2.5 、样品制备第28-29页
        2.6 、电泳过程第29页
    3、结果与讨论第29-34页
        3.1 、PMMA芯片的总体质量第29-30页
        3.2 、PMMA芯片微通道结构及电热丝热压法的重现性第30-32页
        3.3 、热压时间和电热丝工作电压对芯片质量的影响第32-33页
        3.4 、芯片电泳的电渗流、灵敏度、分离和重现性第33-34页
        3.5 、PMMA芯片实际样品分析第34页
        3.6 、电热丝热压法制作PMMA芯片的优势与不足第34页
    4、结论第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第三章 相变琼脂凝胶牺牲层-溶剂键合法制作PMMA微流控芯片及其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第37-48页
    1、引言第37-38页
    2、实验部分第38-42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38页
        2.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3 、PMMA微通道板的设计和制作第39页
        2.4 、溶剂键合第39-41页
        2.5 、电泳过程第41-42页
    3、结果与讨论第42-44页
        3.1 、芯片键合与微通道质量第42-43页
        3.2 、电渗流与实际样品测定第43-44页
        3.3 、拓展应用第44页
    4、结论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一 用于中药研究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的构建第48-52页
    1、系统组成及仪器配置第48页
    2、主要仪器性能参数第48-49页
        2.1 、高压直流电源第48-49页
        2.2 、安培检测器第49页
    3、仪器的安装与工作条件第49页
        3.1 、仪器的安装第49页
        3.2 、工作条件第49页
    4、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第49-50页
        4.1 、毛细管的使用第49-50页
        4.2 、电解液的选择第50页
        4.3 、电化学检测器的使用第50页
        4.4 、高压直流电源的使用第50页
        4.5 、常见故障及排除第50页
    5、实验操作步骤第50-52页
附录二 毛细管电泳偶联远红外辅助溶剂提取测定槐米和秦皮中的有效成分第52-63页
    1、引言第52-53页
    2、实验部分第53-56页
        2.1、试剂与溶剂第53页
        2.2 、实验仪器第53-54页
        2.3 、远红外辅助溶剂提取装置第54页
        2.4 、远红外辅助溶剂提取过程第54-55页
        2.5 、远红外照射时间的优化第55页
        2.6 、远红发生器工作电压的优化第55页
        2.7 、毛细管电泳流程第55-56页
    3、结果与讨论第56-60页
        3.1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的实验条件第56-57页
        3.2 、远红外照射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第57页
        3.3 、远红外发生器工作电压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第57页
        3.4 、电泳方法重现性、线性、检测线及干扰第57-58页
        3.5 、中药槐米和秦皮的测定分析第58-60页
        3.6 、远红外辅助溶剂提取的重现性和回收率第60页
        3.7 、远红外辅助溶剂提取的机制第60页
    4、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相关发表文章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无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图案化衬底诱导下嵌段聚合物自组装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