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财务风险概念 | 第16页 |
2.1.2 财务风险分类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资本结构理论 | 第17-18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现金流量理论 | 第19页 |
2.2.4 波特竞争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蔚来汽车概况及其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 第20-31页 |
3.1 蔚来汽车概况 | 第20-22页 |
3.1.1 蔚来汽车公司简介 | 第20-21页 |
3.1.2 蔚来汽车运营模式 | 第21-22页 |
3.2 蔚来汽车所处细分行业风险特点 | 第22-24页 |
3.2.1 资金前期投入多 | 第22-23页 |
3.2.2 资金回收周期长 | 第23-24页 |
3.2.3 收益不稳定 | 第24页 |
3.3 蔚来汽车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3.3.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承压 | 第25-27页 |
3.3.2 获利能力不足,短期难以盈利 | 第27-29页 |
3.3.3 后续融资成效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第29-31页 |
第4章 蔚来汽车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31-44页 |
4.1 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 | 第31-33页 |
4.2 行业竞争激烈 | 第33-38页 |
4.2.1 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强 | 第33-34页 |
4.2.2 氢燃料电池的潜在替代威胁 | 第34-35页 |
4.2.3 特斯拉国产化进程加快 | 第35-36页 |
4.2.4 国内传统车企布局新能源领域 | 第36-37页 |
4.2.5 行业内部其他同类型车企的施压 | 第37-38页 |
4.3 代工模式的可行性风险 | 第38-40页 |
4.3.1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 第39页 |
4.3.2 车辆交付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4.3.3 负有潜在赔偿义务 | 第40页 |
4.4 资金投入过多 | 第40-42页 |
4.4.1 研发设计投入过大 | 第40-41页 |
4.4.2 销售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 第41-42页 |
4.5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环境较弱 | 第42-44页 |
4.5.1 互联网思维下风险管控意识淡薄 | 第42-43页 |
4.5.2 缺乏熟悉美国GAAP的专业人员 | 第43-44页 |
第5章 蔚来汽车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 第44-51页 |
5.1 战略维度的策略——目标层面 | 第44-46页 |
5.1.1 把握新能源政策导向,完善充电桩建设 | 第44-45页 |
5.1.2 长远发展战略由代工模式向自建工厂过渡 | 第45-46页 |
5.2 运营维度的策略——执行层面 | 第46-48页 |
5.2.1 实施多元批量采购,提高上游议价能力 | 第46-47页 |
5.2.2 提高车辆交付能力,优化产品开发流程 | 第47页 |
5.2.3 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影响力 | 第47-48页 |
5.3 资金流维度的策略——核心管控层面 | 第48-49页 |
5.3.1 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稳定供给 | 第48-49页 |
5.3.2 合理安排研发和销售管理支出 | 第49页 |
5.4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 第49-51页 |
5.4.1 淡化“互联网”思维,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 第49-50页 |
5.4.2 合理配置财务人员,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