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冲击地压论文

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7页
     ·冲击地压发生条件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冲击煤岩体变形破坏的空间分布规律第18-19页
     ·冲击地压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现状第21-24页
     ·冲击地压的防治现状第24-2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7-30页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27-28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二章 大同矿区冲击地压概况第30-52页
   ·煤峪口矿冲击地压概况第30-37页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第30-31页
     ·冲击地压现象第31-36页
     ·发生现象分析第36-37页
   ·同家梁矿冲击地压概况第37-40页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第37-38页
     ·冲击地压现象第38-39页
     ·发生现象分析第39-40页
   ·忻州窑矿冲击地压概况第40-46页
     ·矿井生产地质条件第40页
     ·冲击地压现象第40-44页
     ·发生现象分析第44-46页
   ·四老沟矿冲击地压概况第46-49页
     ·地质条件第46页
     ·冲击地压现象第46-48页
     ·发生现象分析第48-49页
   ·大同矿区冲击地压发生特点第49-50页
   ·大同矿区冲击地压发生原因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大同矿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第52-74页
   ·大同矿区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冲击倾向性鉴定第52-59页
     ·大同矿区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第52-54页
     ·大同矿区煤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第54-55页
     ·大同矿区煤体破坏过程及形式第55-59页
   ·大同矿区煤岩层应力状态第59-63页
     ·大同矿区原岩应力分布第59-61页
     ·煤层中的支承压力分布第61-63页
   ·煤层冲击机理研究第63-70页
     ·煤层粉碎性冲击机理第63-68页
     ·煤层整体冲击机理第68-70页
   ·底板冲击机理研究第70-72页
     ·梁式破断第70-71页
     ·挠曲失稳破坏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大同矿区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第74-99页
   ·一种冲击地压区域预测的新指标第74-76页
     ·冲击地压区域预测新指标的提出第74-75页
     ·"采空比"预测冲击地压新指标现场验证第75页
     ·"采空比"预测冲击地压新指标的理论分析第75-76页
   ·冲击地压传统监测方法及指标体系第76-81页
     ·钻屑检测冲击危险指标第76-77页
     ·微震监测指标第77-78页
     ·地音监测指标第78-79页
     ·电磁辐射监测指标第79-80页
     ·矿压观测预测冲击地压指标第80-81页
   ·监测预报软件设计第81-83页
     ·监测预报软件的功能第81-82页
     ·监测预报软件的结构第82-83页
     ·监测预报软件界面第83页
   ·大同矿区监测预报的实施方案第83-84页
   ·监测预报实例第84-97页
     ·预测区域基本概况及监测方案第84-85页
     ·电磁辐射法的实施第85-88页
     ·钻屑法实施第88-90页
     ·矿压观测的实施第90-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钻孔卸压防控冲击地压的机理及技术研究第99-118页
   ·钻孔卸压的基本原理第99-100页
   ·卸压孔的最优位置第100-103页
   ·钻孔孔径与卸压效应的关系第103-107页
     ·钻孔孔径与卸压效应弹塑性理论分析第103-105页
     ·钻孔孔径与卸压效应数值模拟第105-107页
   ·单一钻孔和组合钻孔的卸压效应对比第107-113页
   ·组合钻孔参数确定第113-114页
   ·钻孔卸压在大同矿区的现场应用第114-115页
     ·工作面生产条件及地质条件第114页
     ·钻孔卸压施工方案第114-115页
     ·应用效果第115页
   ·本章小节第115-118页
第六章 冲击地压区域性防治技术研究第118-130页
   ·有冲击倾向性煤层开采设计原则第118-120页
   ·煤柱的合理留设第120-124页
     ·小煤柱护巷的理论分析第120-121页
     ·护巷煤柱宽度选择的数值模拟第121-124页
   ·适应冲击地压的支护方式第124-127页
     ·模型的建立第125页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25-127页
   ·工程实践第127-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6页
   ·主要工作第130-131页
   ·主要结论第131-135页
   ·不足与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8-150页
 一、发表与撰写的主要论文第148页
 二、获奖第148页
 三、主持、参加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特定人鲁棒性语音识别中前端滤波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火灾预警方法、技术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