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铸造论文--铸造工艺论文--特种铸造论文--压力铸造论文

大型零件复合挤压铸造成形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课题来源第13页
    1.3 挤压铸造成形技术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挤压铸造成形设备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5 挤压铸造熔液输送装置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6 挤压铸造模具的研究现状第20-24页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6-37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方法第26-28页
        2.2.1 复合挤压铸造定义第26-27页
        2.2.2 复合挤压铸造工艺流程第27-28页
    2.3 复合挤压铸造设备的总体设计第28-32页
        2.3.1 关键技术问题第28-29页
        2.3.2 设备总体方案第29-32页
    2.4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系统总体设计第32-36页
        2.4.1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系统的功能第32-33页
        2.4.2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系统的结构第33-35页
        2.4.3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熔液输送系统设计第37-7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熔液输送系统结构总体设计第37-39页
        3.2.1 熔液输送系统功能分析第37-38页
        3.2.2 熔液输送系统设计方案第38-39页
    3.3 气压驱动装置的设计第39-51页
        3.3.1 气动驱动装置的结构设计第39-48页
        3.3.2 气动驱动装置控制软件的开发第48-51页
    3.4 输液管道设计第51-62页
        3.4.1 输液管道方案设计第51-53页
        3.4.2 熔液温度控制方案设计第53-61页
        3.4.3 弯头气压保护设计第61-62页
    3.5 熔液输送系统的测试第62-69页
        3.5.1 输液管的温度标定第62-65页
        3.5.2 气压建压测试第65-67页
        3.5.3 输液时管道温度测试第67-68页
        3.5.4 液位补偿值修正第68-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复合挤压铸造成形模具设计第71-87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复合挤压铸造模具总体设计第71-78页
        4.2.1 复合挤压铸造模具功能分析第71-72页
        4.2.2 复合挤压铸造模具总体方案第72-77页
        4.2.3 复合挤压铸造模具设计特点第77-78页
    4.3 浮动式刚性支撑模具详细设计第78-81页
        4.3.1 动圈垫块螺旋升角计算第78-79页
        4.3.2 挤压压缩量计算第79-81页
    4.4 浮动式刚性支撑模具仿真分析第81-85页
        4.4.1 结构建模第81-84页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4-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复合挤压铸造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第87-102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仿真软件介绍第87页
    5.3 复合挤压铸造生产物流系统仿真步骤第87-88页
    5.4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分析第88-101页
        5.4.1 仿真目的第88-89页
        5.4.2 仿真策略第89页
        5.4.3 物流关系及时序分析第89-93页
        5.4.4 仿真模型建立第93-96页
        5.4.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6-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大型铝轮毂成形实验研究第102-115页
    6.1 引言第102页
    6.2 成形试件第102-103页
    6.3 实验设备第103-107页
        6.3.1 大型液压机第103页
        6.3.2 充型系统第103-106页
        6.3.3 熔液输送系统第106-107页
        6.3.4 模具制造第107页
    6.4 大型铝轮毂成形试验第107-114页
        6.4.1 成形工艺方案第107-108页
        6.4.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08-114页
    6.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台近代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城市保护研究
下一篇:非标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