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录 | 第9-11页 |
表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 第18-32页 |
2.1 PUF基本原理 | 第18页 |
2.2 PUF实现方法 | 第18-22页 |
2.2.1 非电子PUF | 第18-20页 |
2.2.2 模拟电路PUF | 第20页 |
2.2.3 数字电路PUF | 第20-22页 |
2.3 PUF属性 | 第22-26页 |
2.4 PUF基本应用 | 第26-30页 |
2.4.1 认证 | 第26页 |
2.4.2 随机预言机 | 第26-27页 |
2.4.3 可计算函数 | 第27-28页 |
2.4.4 密钥生成器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通用的PUF结构扩展 | 第32-48页 |
3.1 通用PUF结构扩展的需求分析 | 第32页 |
3.2 通用PUF结构扩展的相关工作 | 第32-34页 |
3.3 通用PUF的一般框架 | 第34-38页 |
3.3.1 相关组件和程序 | 第34-36页 |
3.3.2 形式化定义 | 第36-37页 |
3.3.3 实例分析 | 第37-38页 |
3.4 安全属性分析 | 第38-47页 |
3.4.1 鲁棒性 | 第38-40页 |
3.4.2 物理不可克隆性 | 第40-44页 |
3.4.3 不可预测性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PUF的通用可组合安全协议 | 第48-60页 |
4.1 相关理论介绍 | 第48-49页 |
4.1.1 UC安全模型 | 第48页 |
4.1.2 不经意传输协议 | 第48-49页 |
4.1.3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49页 |
4.2 基于PUF的不经意传输协议 | 第49-54页 |
4.2.1 协议描述 | 第49-51页 |
4.2.2 UC安全的POT协议 | 第51-53页 |
4.2.3 相关工作比较 | 第53-54页 |
4.3 基于PUF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54-59页 |
4.3.1 安全性需求 | 第54-55页 |
4.3.2 PUF-AKE协议 | 第55-56页 |
4.3.3 UC安全的PUF-AKE协议 | 第56-58页 |
4.3.4 相关工作比较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PUF在FPGA上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70页 |
5.1 基于FPGA的PUF设计 | 第60-64页 |
5.2 基于FPGA的PUF实现 | 第64-68页 |
5.2.1 软硬件平台 | 第64-65页 |
5.2.2 ISE综合 | 第65-66页 |
5.2.3 PlanAhead分析 | 第66-67页 |
5.2.4 Modelsim仿真 | 第67-68页 |
5.3 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6页 |
作者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