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超导限流器简介 | 第11-17页 |
| 1.2.1 超导现象和超导材料 | 第11-13页 |
| 1.2.2 超导限流器分类及原理 | 第13-15页 |
| 1.2.3 超导限流器的参数 | 第15-16页 |
| 1.2.4 超导限流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 超导限流器与电力系统的兼容 | 第17-20页 |
| 1.3.1 超导限流器的安装位置 | 第17页 |
| 1.3.2 超导限流器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第17-19页 |
| 1.3.3 超导限流器对电力系统重合闸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19-20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 第2章 超导限流器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21-29页 |
| 2.1 概述 | 第21页 |
| 2.2 磁屏蔽型超导限流器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21-25页 |
| 2.2.1 磁屏蔽型超导限流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2.2.2 磁屏蔽型超导限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 2.3 桥路型超导限流器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25-28页 |
| 2.3.1 桥路型超导限流器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2.3.2 桥路型超导限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超导限流器对重合闸的影响 | 第29-49页 |
| 3.1 概述 | 第29页 |
| 3.2 自动重合闸简介 | 第29-31页 |
| 3.2.1 自动重合闸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 3.2.2 自动重合闸分类 | 第31页 |
| 3.3 超导限流器对重合闸影响 | 第31-48页 |
| 3.3.1 适合单侧电源系统的超导限流器 | 第31-38页 |
| 3.3.2 超导限流器对重合闸的影响 | 第38-48页 |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失超型超导限流器与重合闸的配合 | 第49-57页 |
| 4.1 概述 | 第49页 |
| 4.2 失超恢复与失超检测 | 第49-52页 |
| 4.2.1 失超恢复 | 第49-50页 |
| 4.2.2 失超检测 | 第50-52页 |
| 4.3 失超型超导限流器与重合闸配合 | 第52-56页 |
| 4.3.1 引入失超检测系统后的自动重合闸 | 第52页 |
| 4.3.2 失超型超导限流器与重合闸的配合 | 第52-56页 |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 本文的工作及结论 | 第57页 |
| 本文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