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电子证据及其运用规则探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0页
    1.1 电子证据在中外的发展简况第7-8页
    1.2 我国电子证据的一个相关案例及其引发的问题第8-10页
第2章 电子证据概述第10-16页
    2.1 电子证据的定义第10-11页
    2.2 电子证据的特点第11-14页
        2.2.1 数字化第12页
        2.2.2 高科技性第12页
        2.2.3 表现形式多样性第12页
        2.2.4 人机交互性第12-13页
        2.2.5 易受破坏性第13-14页
    2.3 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的比较第14-16页
第3章 电子证据的证据力与证明力第16-22页
    3.1 电子证据的证明资格第16-17页
    3.2 电子证据证明力的特殊性第17页
    3.3 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因素第17-22页
        3.3.1 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外部因素第18-20页
        3.3.2 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内部因素第20-22页
第4章 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规则第22-29页
    4.1 既有的法律规范及其局限第22-23页
    4.2 电子证据的收集第23-24页
        4.2.1 全面收集第23页
        4.2.2 专门性收集第23-24页
        4.2.3 公示公证第24页
        4.2.4 非法证据排除第24页
    4.3 电子证据的审查第24-25页
    4.4 电子证据证明力比较的运用规则第25-29页
        4.4.1 电子证据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比较第25-26页
        4.4.2 初始获得的电子证据与间接获得的电子证据比较第26页
        4.4.3 经公证的电子证据优于未公证的电子证据第26-27页
        4.4.4 第三方提供的电子证据优于当事人双方提供的电子证据第27-28页
        4.4.5 数据源稳定的电子证据优于数据源不稳定的电子证据第28-29页
第5章 结语第29-30页
致谢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文化健康传播的社会学应答
下一篇: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以暴力胁迫手段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