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1.1 木质纤维素 | 第13-17页 |
1.1.1 纤维素 | 第14-16页 |
1.1.2 半纤维素 | 第16页 |
1.1.3 木质素 | 第16-17页 |
1.2 预处理 | 第17-22页 |
1.2.1 物理预处理 | 第18页 |
1.2.2 化学预处理 | 第18-20页 |
1.2.3 物理化学法 | 第20-21页 |
1.2.4 生物处理 | 第21-22页 |
1.3 预处理产生的抑制物 | 第22-24页 |
1.3.1 呋喃衍生物 | 第22-23页 |
1.3.2 羧酸 | 第23页 |
1.3.3 酚类化合物 | 第23-24页 |
1.4 水解液脱毒 | 第24-26页 |
1.4.1 物理法 | 第24-25页 |
1.4.2 生物法 | 第25页 |
1.4.3 化学法 | 第25-26页 |
1.5 抑制物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 第26页 |
1.6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炼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1.6.1 超滤及其应用 | 第27页 |
1.6.2 纳滤及其应用 | 第27-28页 |
1.6.3 反渗透及其应用 | 第28页 |
1.7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2 不同分子量的碱溶性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研究 | 第31-45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2.2.1 木质纤维素底物 | 第32-33页 |
2.2.2 碱溶性木质素 | 第33-34页 |
2.2.3 纤维素酶 | 第34页 |
2.2.4 酶解 | 第34页 |
2.2.5 酶活力测试 | 第34页 |
2.2.6 朗缪尔吸附等温线 | 第34-35页 |
2.2.7 木质素表面电荷和疏水性测定 | 第35-36页 |
2.2.8 分析方法 | 第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2.3.1 木质素纯度和分子量分布 | 第36-37页 |
2.3.2 不同分子量木质素对两种底物的纤维素酶酶解影响 | 第37-40页 |
2.3.3 对三种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4 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朗缪尔吸附等温线 | 第41-42页 |
2.3.5 木质素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香草醛对纤维素酶的抑制特性研究 | 第45-61页 |
3.1 前言 | 第4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5-51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5-4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3.2.3 模型理论 | 第48-50页 |
3.2.4 香草醛中抑制性功能基团确定 | 第50页 |
3.2.5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3.3.1 香草醛对纤维素水解的抑制作用及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2 香草醛对纤维素酶的抑制类型 | 第53-54页 |
3.3.3 香草醛对纤维素酶的非竞争性抑制 | 第54-55页 |
3.3.4 抑制机制 | 第55-57页 |
3.3.5 香草醛对纤维素酶的抑制基团确定 | 第57-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超滤分离水稻秸秆碱水解液木质素和碱回收 | 第61-79页 |
4.1 前言 | 第61-6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4.2.1 水稻秸秆碱水解液 | 第62页 |
4.2.2 超滤分离木质素 | 第62-63页 |
4.2.3 碱循环 | 第63-64页 |
4.2.4 四次碱循环处理得到秸秆残渣酶解对比试验 | 第64页 |
4.2.5 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4.2.6 串联阻力模型与模孔堵塞模型 | 第65-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7页 |
4.3.1 串联阻力模型分析 | 第66-69页 |
4.3.2 膜孔堵塞模型分析 | 第69-70页 |
4.3.3 跨膜压力和错流速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4 水解液超滤前后效果对比 | 第71-72页 |
4.3.5 四轮循环碱液的主要成分变化 | 第72-73页 |
4.3.6 碱回收 | 第73-77页 |
4.3.7 节约水和碱的评估 | 第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纳滤分离纯化碱水解液中羟基肉桂酸 | 第79-97页 |
5.1 前言 | 第79-80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80-83页 |
5.2.1 水稻秸秆 | 第80页 |
5.2.2 水稻秸秆碱处理及超滤预处理 | 第80页 |
5.2.3 模拟液 | 第80-81页 |
5.2.4 纳滤膜及膜组件 | 第81-82页 |
5.2.5 纳滤 | 第82页 |
5.2.6 分析方法 | 第82-8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5页 |
5.3.1 水稻秸秆碱水解液及酚酸和酚醛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 第83-84页 |
5.3.2 渗透通量的影响 | 第84-86页 |
5.3.3 料液pH的影响 | 第86-88页 |
5.3.4 料液中盐浓度的影响 | 第88-90页 |
5.3.5 pH和盐的协同作用 | 第90-92页 |
5.3.6 采用浓缩-洗滤模式浓缩纯化实际料液的羟基肉桂酸 | 第92-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6 不同前处理对水稻秸秆稀酸水解液纳滤分离性能及膜污染影响研究 | 第97-115页 |
6.1 引言 | 第97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97-102页 |
6.2.1 原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97-98页 |
6.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98页 |
6.2.3 实验方法 | 第98-101页 |
6.2.4 分析方法 | 第101-102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3页 |
6.3.1 水稻秸秆及稀酸水解液的组成分析 | 第102-103页 |
6.3.2 稀酸水解液及几种前处理后料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03-104页 |
6.3.3 纳滤浓缩效果 | 第104-107页 |
6.3.4 水通量及膜污染情况 | 第107-109页 |
6.3.5 活性炭吸附效果 | 第109-112页 |
6.3.6 主要污染物分析 | 第112-11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7.1 结论 | 第115-116页 |
7.2 创新点 | 第116页 |
7.3 展望 | 第116-119页 |
符号表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3页 |
附录A NREL法测秸秆组分 | 第133-137页 |
A.1 实验设备 | 第133页 |
A.2 实验材料 | 第133页 |
A.3 实验步骤 | 第133-135页 |
A.3.1 秸秆粉末干重测定 | 第133页 |
A.3.2 样品制备 | 第133-134页 |
A.3.3 酸不溶性木质素(AIL)含量测定 | 第134页 |
A.3.4 酸溶性木质素(ASL)含量测定 | 第134-135页 |
A.3.5 结构性多糖和乙酰基团含量测定 | 第135页 |
A.4 计算 | 第135-136页 |
A.5 参考文献 | 第136-137页 |
附录B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 第137-141页 |
B.1 滤纸酶活测定 | 第137-138页 |
B.1.1 酶活定义 | 第137页 |
B.1.2 柠檬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137页 |
B.1.3 测定方法 | 第137-138页 |
B.2 内切葡聚糖酶活力测定 | 第138页 |
B.2.1 酶活定义 | 第138页 |
B.2.2 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的配制 | 第138页 |
B.2.3 测定方法 | 第138页 |
B.3 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活力测定 | 第138-139页 |
B.3.1 酶活定义 | 第138-139页 |
B.3.2 纤维二糖底物溶液的配制 | 第139页 |
B.3.3 测定方法 | 第139页 |
B.4 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
附录C Pierce BCA测蛋白含量 | 第141-143页 |
C.1 制备BCA工作液 | 第141页 |
C.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41-142页 |
C.3 样品测定 | 第142-143页 |
附录D 单糖、酸和糠醛等液相测定方法 | 第143-145页 |
D.1 实验仪器 | 第143页 |
D.2 实验材料 | 第143页 |
D.3 实验步骤 | 第143-145页 |
D.3.1 配制标准溶液 | 第143-144页 |
D.3.2 绘制标准曲线 | 第144-145页 |
附录E 木质素含量分析 | 第145-147页 |
E.1 实验仪器 | 第145页 |
E.2 实验材料 | 第145页 |
E.3. 实验步骤 | 第145-147页 |
E.3.1 配制标准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 | 第145页 |
E.3.2 样品测定 | 第145-147页 |
附录F 酚类物质的液相测定方法 | 第147-149页 |
F.1 实验仪器 | 第147页 |
F.2 实验材料 | 第147页 |
F.3 实验步骤 | 第147-149页 |
F.3.1 配制标准溶液 | 第147-148页 |
F.3.2 绘制标准曲线 | 第148-149页 |
附录G 福林-酚法测总酚含量 | 第149-151页 |
G.1 实验仪器 | 第149页 |
G.2 实验材料 | 第149页 |
G.3 实验步骤 | 第149页 |
G.3.1 配制标准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 | 第149页 |
G.3.2 样品测定 | 第149页 |
G.4 参考文献 | 第149-151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