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利用混池测序检测不同鸡种的全基因组结构变异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7页
    引言第13-14页
    1.1 结构变异的研究历史和概念第14页
    1.2 结构变异的分类第14-16页
    1.3 第二代DNA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NGS)的简介第16-17页
    1.4 利用第二代测序产生的数据检测结构变异的原理第17-21页
        1.4.1 读对方法(Read pair,RP)第18-19页
        1.4.2 分裂读取方法(Split Read,SR)第19-20页
        1.4.3 读深方法(Read Depth,RD)第20-21页
        1.4.4 序列组装方法(Assembly,AS)第21页
    1.5 基于第二代测序数据进行结构变异检测的局限性第21-22页
        1.5.1 测序数据的限制第21-22页
        1.5.2 检测方法的限制第22页
    1.6 结构变异的形成机制第22-26页
        1.6.1 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Non-allel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NAHR)第23页
        1.6.2 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第23-24页
        1.6.3 复制叉延迟和模板转换(fork stalling and template switching,FoSTeS)第24页
        1.6.4 转座元件介导的插入(Mobile elementinsertion,MEI)第24-25页
        1.6.5 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第25-26页
    1.7 混池测序第26-31页
        1.7.1 混池测序与其它一些替代测序方法的比较第27-29页
        1.7.2 混池测序的限制和问题第29-30页
        1.7.3 混池测序的应用第30-31页
    1.8 鸡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机制的模式动物第31-33页
    1.9 结构变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33-36页
        1.9.1 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1.9.2 畜禽基因组结构变异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第34-36页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6-3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7-51页
    2.1 实验所用群体及样品的采集第37页
    2.2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37-38页
    2.3 主要试剂的配置和其它商品化试剂第38-40页
    2.4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第40-42页
        2.4.1 主要使用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第40-41页
        2.4.2 分析统计结果以及结果可视化第41-42页
    2.5 实验方法第42-44页
        2.5.1 血样采集第42页
        2.5.2 禽血裂解第42页
        2.5.3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2-43页
        2.5.4 PCR反应及条件第43-44页
    2.6 测序以及结构变异的检测第44-51页
        2.6.1 测序文库的构建和测序第44页
        2.6.2 测序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第44页
        2.6.3 序列比对以及预处理第44-46页
        2.6.4 结构变异的检测第46-5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51-68页
    3.1 双端(Paired-end)测序与比对结果第51页
    3.2 全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检测结果第51-55页
        3.2.1 按结构变异种类进行结果统计第52-53页
        3.2.2 结构变异大小的分布情况第53-55页
        3.2.3 所有检出结构变异占整个基因组的比例第55页
    3.3 全基因组结构变异的分布以及变异热点区域的分析第55-62页
        3.3.1 不同染色体上结构变异的分布数量第55-56页
        3.3.2 结构变异在各条染色体上的分布密度统计第56-58页
        3.3.3 全基因组结构变异在染色体不同类型区域上的分布概况第58-59页
        3.3.4 检出的结构变异在全基因组分布的概况第59-61页
        3.3.5. 分析全基因组结构变异分布的关联第61-62页
    3.4 不同品种之间检出结构变异的差异以及生物学功能分析第62-68页
        3.4.1 各品种间特异结构变异的情况统计第62页
        3.4.2 对特异结构变异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第62-66页
        3.4.3 检出结构变异和QTLs的关联第66-68页
第四章 讨论第68-71页
    4.1 应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研究鸡基因组的结构变异第68页
    4.2 混池测序对于结构变异检测的影响第68-69页
    4.3 结构变异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69页
    4.4 基因组结构变异图谱构建的讨论第69-70页
    4.5 品种之间结构变异的差异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Ⅰ第81-83页
附录Ⅱ第83-86页
附录Ⅲ第86-89页
作者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地区多时间尺度气候变化及草地叶面积动态响应研究
下一篇:弓形虫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的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