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寄生虫学论文--医学昆虫学论文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鉴定与组织表达谱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语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昆虫嗅觉感受基本过程与相关蛋白研究第12-15页
        1.1.1 昆虫嗅觉感受基本过程第12-13页
        1.1.2 气味结合蛋白的结构特征与表达分布第13-14页
        1.1.3 化学感受蛋白的特征和表达分布第14-15页
    1.2 转录组概述第15-21页
        1.2.1 转录组第15页
        1.2.2 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昆虫化感相关基因鉴定中的应用第15-21页
    1.3 德国小蠊化感基因研究概况第21-22页
        1.3.1 德国小蠊的发生和危害第21页
        1.3.2 德国小蠊的生活习性第21页
        1.3.3 德国小蠊化感基因研究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德国小蠊触角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3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2.1.1 供试昆虫第25页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25-26页
            2.1.2.1 主要试剂第25页
            2.1.2.2 仪器设备第25-26页
        2.1.3 昆虫总RNA的提取第26页
        2.1.4 cDNA文库构建和Illumina测序第26-27页
        2.1.5 转录组的信息分析流程及拼接组装第27-28页
        2.1.6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28-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2.2.1 转录组测序产量统计第29-30页
        2.2.2 转录组Unigene的同源比对第30-31页
        2.2.3 基因的功能注释第31-32页
    2.3 讨论第32-34页
第三章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序列分析第34-5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3.1.1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鉴定第35页
        3.1.2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信息注释第35页
        3.1.3 德国小蠊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和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第35-36页
        3.1.4 Unigene表达丰度的分析第36页
        3.1.5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第36-3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9-50页
        3.2.1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鉴定第39-44页
        3.2.2 德国小蠊OBP基因和CSP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4-47页
        3.2.3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表达丰度分析第47页
        3.2.4 德国小蠊OBP基因和CSP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7-50页
    3.3 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第52-6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3-58页
        4.1.1 试虫及试虫组织收集第53页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第53-54页
            4.1.2.1 主要试剂第53页
            4.1.2.2 主要仪器设备第53-54页
        4.1.3 昆虫组织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4-55页
            4.1.3.1 昆虫组织总RNA的提取第54-55页
            4.1.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5页
        4.1.4 引物设计第55-56页
        4.1.5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第56-57页
        4.1.6 PCR产物纯化、克隆和测序第57-58页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4.2.1 德国小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第58-62页
    4.3 讨论第62-64页
全文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的发表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稻麦两熟秸秆沟埋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下一篇:章丘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