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境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本研究的相关税收法规界定 | 第15-19页 |
1.5.1 允许企业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类型 | 第15-16页 |
1.5.2 向税务机关申报的方式 | 第16-17页 |
1.5.3 税务机关普遍采用的管理流程 | 第17-19页 |
第2章 零售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现状 | 第19-28页 |
2.1 零售业资产损失现状介绍 | 第19-21页 |
2.1.1 零售业资产损失近况 | 第19-20页 |
2.1.2 零售业资产损失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 第20-21页 |
2.2 零售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管理的特殊性 | 第21页 |
2.3 零售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2.3.1 零售企业申报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 | 第21-23页 |
2.3.2 税务机关后续管理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 | 第23-25页 |
2.4 零售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存在的风险 | 第25-27页 |
2.4.1 纳税不遵从风险 | 第25页 |
2.4.2 税收流失风险 | 第25-26页 |
2.4.3 税务干部执法风险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零售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风险成因 | 第28-35页 |
3.1 信息化管理发展滞后 | 第28-29页 |
3.1.1 征管系统升级不及时 | 第28页 |
3.1.2 征管业务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脱轨 | 第28-29页 |
3.1.3 企业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低 | 第29页 |
3.2 执法人员主观原因 | 第29-31页 |
3.2.1 依法治税观念淡薄 | 第29-30页 |
3.2.2 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 | 第30页 |
3.2.3 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 第30-31页 |
3.3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不到位 | 第31-34页 |
3.3.1 职能分配不到位 | 第31页 |
3.3.2 后续管理认识不到位 | 第31-33页 |
3.3.3 信息不对称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零售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风险管理对策及保障手段 | 第35-45页 |
4.1 推动信息化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第35-38页 |
4.1.1 推进申报数据信息化管理 | 第35-36页 |
4.1.2 基于申报数据建立风险管理分析模型 | 第36-38页 |
4.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第38-41页 |
4.2.1 强化税务系统招录公务员质量 | 第38-40页 |
4.2.2 建立青年干部“轮岗式”培养模式 | 第40-41页 |
4.3 提升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水平 | 第41-42页 |
4.3.1 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宣传 | 第41页 |
4.3.2 建立税企沟通机制 | 第41页 |
4.3.3 优化税务机关各部门配置和职能作用 | 第41-42页 |
4.4 保障手段 | 第42-44页 |
4.4.1 技术保障 | 第42-43页 |
4.4.2 制度保障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以黑龙江省家乐福连锁超市为案例 | 第45-53页 |
5.1 家乐福省内分布情况及经营组织架构 | 第45-46页 |
5.2 家乐福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现状 | 第46-49页 |
5.2.1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情况 | 第46页 |
5.2.2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存在的问题 | 第46-49页 |
5.2.3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报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9页 |
5.3 基层主管税务机关采取的管理对策 | 第49-50页 |
5.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 第49页 |
5.3.2 强化各部门管理职责 | 第49-50页 |
5.3.3 发挥风险管理体系作用 | 第50页 |
5.4 可行性分析 | 第50-53页 |
5.4.1 外部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 第50-51页 |
5.4.2 企业具备良好的制度管理基础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