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微信公众平台及其传播伦理失范 | 第17-27页 |
(一)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概述 | 第17-20页 |
(二)伦理理论、传播伦理失范概述 | 第20-25页 |
(三)微信公众平台与传播伦理失范 | 第25-27页 |
二、微信公众平台中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 | 第27-40页 |
(一)隐蔽的色情、低俗信息传播新方式 | 第27-31页 |
(二)中老年用户群体中泛滥的健康养生伪科学、谣言信息 | 第31-33页 |
(三)微信公众平台层出不穷的新式诈骗 | 第33-35页 |
(四)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强行推送、虚假营销失范严重 | 第35-37页 |
(五)微信公众平台的侵权现象 | 第37-39页 |
(六)微信公众平台语言的不规范化 | 第39-40页 |
三、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原因分析 | 第40-45页 |
(一)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主体浓重的商业功利性色彩 | 第40-41页 |
(二)微信受众群体知识结构差异化明显 | 第41-42页 |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法律规定不具体 监管困难 | 第42-43页 |
(四)把关人的错位和意见领袖的缺失 | 第43-45页 |
四、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应对策略 | 第45-52页 |
(一)细化微信立法条文 张弛有度有法可依 | 第45-48页 |
(二)微信用户群体针对性指导示范 提高媒介素养 | 第48-49页 |
(三)切实推行微信公众平台实名、审核、举报标记制度 | 第49-50页 |
(四)实现开发主体、运营主体自律和他律的对接 | 第50-52页 |
五、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