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1.2.1 液体静态接触角 | 第12-13页 |
1.2.2 液滴滚动角 | 第13页 |
1.2.3 实际固体表面的两大模型 | 第13-15页 |
1.3 特殊润湿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3.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3.2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6-21页 |
1.3.3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4 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 第22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2-24页 |
1.4.1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多孔ZrO_2-SiO_2基陶瓷载体的制备 | 第24-38页 |
2.1 前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2.1 原料的选取 | 第25-26页 |
2.2.2 多孔陶瓷载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3 表征技术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3.1 粘结剂种类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粘结剂用量的影响 | 第29页 |
2.3.3 二氧化锆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造孔剂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5 造孔剂粒径的影响 | 第31页 |
2.3.6 烧结制度的确定 | 第31-33页 |
2.3.7 正交实验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不同形貌氧化铈微纳结构的构筑 | 第38-55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2.1 实验用原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3.2.2 表征技术 | 第40页 |
3.2.3 微纳结构构筑流程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3页 |
3.3.1 ZrO_2-SiO_2基多孔陶瓷表面原位生长氧化铈纳米线/纳米簇 | 第41-44页 |
3.3.2 ZrO_2-SiO_2基多孔陶瓷上原位合成花状氧化铈微纳结构 | 第44-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疏水改性及稳定性测试 | 第55-66页 |
4.1 前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4.2.1 实验用原料和仪器 | 第56-57页 |
4.2.2 表征技术 | 第57页 |
4.2.3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实验 | 第57-58页 |
4.2.4 稳定性测试 | 第58-59页 |
4.2.5 孔内疏水验证 | 第5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4.3.1 PFDTES改性CeO_2/ZrO_2-SiO_2基多孔材料 | 第59-61页 |
4.3.2 稳定性测试 | 第61-65页 |
4.3.3 孔内疏水表征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件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