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治村堰塘库坝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5-27页 |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 第15-16页 |
2.2 气象水文 | 第16-17页 |
2.2.1 气象 | 第16-17页 |
2.2.2 水文 | 第17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17-20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20页 |
2.5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0-23页 |
2.5.1 地质构造 | 第20-22页 |
2.5.2 地震 | 第22-23页 |
2.6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5页 |
2.7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5-27页 |
3 堰塘库坝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 第27-39页 |
3.1 滑坡特征及危害 | 第27-31页 |
3.1.1 滑坡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3.1.2 滑坡变形特点 | 第29-30页 |
3.1.3 滑坡危害程度 | 第30-31页 |
3.2 滑坡体岩土类型及性质 | 第31-35页 |
3.2.1 滑坡体岩土类型 | 第31-32页 |
3.2.2 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32-35页 |
3.3 滑带及滑床特征 | 第35-36页 |
3.3.1 滑床特征 | 第35-36页 |
3.3.2 滑动带特征 | 第36页 |
3.4 滑坡变形破坏机制 | 第36-39页 |
3.4.1 滑坡变形机理 | 第36-37页 |
3.4.2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4 堰塘库坝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39-51页 |
4.1 滑坡稳定性宏观判断 | 第39-40页 |
4.2 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 | 第40-49页 |
4.2.1 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4.2.2 计算参数及计算工况 | 第41-43页 |
4.2.3 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结果 | 第43-47页 |
4.2.4 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47-49页 |
4.3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 | 第49-51页 |
4.3.1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49页 |
4.3.2 滑坡发展趋势预测 | 第49-51页 |
5 堰塘库坝滑坡防治工程 | 第51-66页 |
5.1 防治方案的确定 | 第51-53页 |
5.1.1 基本原则 | 第51页 |
5.1.2 防治方案 | 第51-52页 |
5.1.3 防治工程布置 | 第52-53页 |
5.2 防治工程设计 | 第53-65页 |
5.2.1 设计依据 | 第53页 |
5.2.2 抗滑桩设计 | 第53-60页 |
5.2.3 排水沟设计 | 第60-62页 |
5.2.4 监测工作 | 第62-65页 |
5.3 效益评价 | 第65-66页 |
5.3.1 社会效益评价 | 第65页 |
5.3.2 经济效益评价 | 第65-66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