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蓝藻水华的发生及其危害 | 第11-13页 |
1.1.1 蓝藻水华的发生 | 第11-12页 |
1.1.2 蓝藻水华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微囊藻毒素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3-15页 |
1.2.2 微囊藻毒素的致毒机制 | 第15页 |
1.3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作用 | 第15-19页 |
1.3.1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组织的毒性 | 第16-17页 |
1.3.2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免疫毒性 | 第17页 |
1.3.3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解毒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4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胚胎毒性和生殖毒性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思路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的组织病理损伤研究 | 第20-30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实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 第21页 |
2.2.2 样品的采集 | 第21页 |
2.2.3 电镜切片的制作 | 第21-22页 |
2.2.4 光镜切片的制作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2.3.1 脾脏 | 第22-24页 |
2.3.2 肠道 | 第24-26页 |
2.3.3 鳃 | 第26-27页 |
2.4 讨论 | 第27-30页 |
2.4.1 MC-LR对斑马鱼脾脏组织病理影响 | 第27-28页 |
2.4.2 MC-LR对斑马鱼肠道组织病理影响 | 第28-29页 |
2.4.3 MC-LR对斑马鱼鳃的组织病理影响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40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3.2.1 实验鱼的处理 | 第30页 |
3.2.2 样品的采集 | 第30-31页 |
3.2.3 RNA提取和cDNA模板的制备 | 第31页 |
3.2.4 引物设计和质粒抽提 | 第31-32页 |
3.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3.3.1 MC-LR对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MC-LR对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MC-LR对鳃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 讨论 | 第36-40页 |
3.4.1 Ⅰ型干扰素 | 第37页 |
3.4.2 白介素IL-1β 和IL-8 | 第37-38页 |
3.4.3 肿瘤坏死因子TGFβ 和转化生长因子TNFα | 第38-40页 |
全文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1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