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荻香润肤霜的药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部分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立题依据第10-16页
        1.2.1 皮肤第10-12页
        1.2.2 南荻第12-15页
        1.2.3 丁香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部分 响应面法优选南荻多糖提取条件研究第18-30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0页
    2.3 单因素实验考察第20-22页
        2.3.1 提取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第20-21页
        2.3.2 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第21-22页
        2.3.3 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第22页
    2.4 响应面试验分析第22-28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第三部分 荻香润肤霜的成型工艺研究第30-42页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0-31页
    3.2 剂型选择依据第31-32页
    3.3 基质制备方法的选择第32页
    3.4 润肤霜基质配方设计第32-35页
    3.5 润肤霜基质配比优选第35-38页
    3.6 润肤霜基质制备工艺研究第38-39页
    3.7 荻香润肤霜的制备工艺第39-40页
    3.8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第四部分 荻香润肤霜质量检测第42-54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2-43页
    4.2 检查方法第43-47页
        4.2.1 原料第43页
        4.2.2 感官、理化指标第43-45页
        4.2.3 卫生指标第45-47页
        4.2.4 装量差异第47页
    4.3 结果第47-49页
    4.4 稳定性研究第49-52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第五部分 荻香润肤霜局部用药毒性实验第54-57页
    5.1 实验仪器、材料及实验动物第54页
    5.2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第54-55页
    5.3 多次皮肤刺激性实验第55-56页
    5.4 结论第56-57页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57-60页
    6.1 结论第57-58页
    6.2 荻香润肤霜的定位第58-59页
    6.3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5页
附录一 文献综述 芦根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65-70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二 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淫羊藿苷多晶型及血根碱甲醇化物结晶诱导不对称转化研究
下一篇:柴胡滴鼻液的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