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煤焦还原法脱硝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氮氧化物的来源第10-12页
    1.2 NO_X的危害第12页
    1.3 NO_X的主要控制标准第12-14页
        1.3.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12-13页
        1.3.2 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第13-14页
    1.4 NO_X的控制技术第14-18页
        1.4.1 还原法第14-15页
        1.4.2 分解法第15页
        1.4.3 吸收法第15-16页
        1.4.4 吸附法第16页
        1.4.5 等离子体活化法第16-17页
        1.4.6 微生物法第17-18页
    1.5 煤焦还原法脱硝技术及研究现状第18-20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29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原料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 实验装置第24-26页
        2.2.1 半焦制备的装置及方法第24-25页
        2.2.2 脱硝实验装置及方法第25-26页
    2.3 煤焦的选取第26页
    2.4 煤焦的BET分析第26-27页
    2.5 煤焦中矿物质的脱除第27页
    2.6 金属离子的负载第27-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脱硝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9-39页
    3.1 煤焦种类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29页
    3.2 粒径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29-30页
    3.3 温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0-31页
    3.4 空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1页
    3.5 金属离子的添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1-32页
    3.6 金属离子添加量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2-33页
    3.7 NO初始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3-34页
    3.8 O_2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4-35页
    3.9 SO_2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5-36页
    3.10 CO_2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第36页
    3.11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4章 脱硝反应器的设计第39-57页
    4.1 设计任务及要求第39-40页
        4.1.1 设计任务第39页
        4.1.2 设计内容与要求第39-40页
    4.2 工艺流程的设计第40-41页
        4.2.1 工艺路线的选择第40页
        4.2.2 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说明第40-41页
    4.3 锅炉烟气量的计算第41-43页
    4.4 物料衡算第43-44页
    4.5 热量衡算第44-46页
    4.6 脱硝反应器的设计与选型第46-53页
        4.6.1 反应器选择及初步设计第46-48页
        4.6.2 百叶窗气体分布器的设计第48-50页
        4.6.3 内构件的设计第50-51页
        4.6.4 料仓的设计第51页
        4.6.5 星型卸料器的设计第51-52页
        4.6.6 材料的选取第52-53页
    4.7 管道设计第53-54页
        4.7.1 管径第53页
        4.7.2 管道材质第53页
        4.7.3 管道布置第53-54页
    4.8 阀门、管件、仪表的选择第54页
        4.8.1 阀门第54页
        4.8.2 管件第54页
        4.8.3 法兰、垫片、紧固件第54页
        4.8.4 仪表第54页
    4.9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结论第57-59页
附图第59-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影响开发在高校校园中的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