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Cupriavidus pinatubonensis JMP134中Fis家族调控子对硫化物氧化途径的调控作用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本论文的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环境中的硫化物第12-14页
    1.3 微生物中的硫氧化途径第14-15页
        1.3.1 硫氧化(Sox)酶系统第14页
        1.3.2 硫醌氧化还原酶-过硫化物双加氧酶系统第14-15页
    1.4 微生物中硫化物代谢的调控因子第15-17页
        1.4.1 生物膜生长抑制子(biofilm growth-associated repressor,BigR)第15-16页
        1.4.2 类铜敏感操纵子阻遏蛋白的硫转移酶抑制子(The CsoR-likesulfuransferase repressor,CstR)第16-17页
    1.5 σ~(54)因子依赖转录的Fis家族调控子第17-21页
        1.5.1 σ~(54)因子依赖的转录与σ~(70)家族的区别第18-19页
        1.5.2 细菌增强子结合蛋白(a bacterial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bEBP)第19-21页
    1.6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21-24页
第二章 fisR基因对菌株表型的影响第24-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8页
        2.1.1 本章所用的菌株和质粒第24页
        2.1.2 本章所用的引物第24-25页
        2.1.3 分子生物学工具酶及分子量标准物第25页
        2.1.4 本章主要试剂(盒)第25-26页
        2.1.5 培养基的配制第26页
        2.1.6 本论文使用的仪器设备第26-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2.2.1 菌种保存第28页
        2.2.2 E.coli化学感受态制备第28-29页
        2.2.3 R.eutropha电转感受态制备第29页
        2.2.4 质粒构建第29-30页
        2.2.5 fisR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第30-31页
        2.2.6 fisR基因回补菌株的构建第31页
        2.2.7 硫化氢积累的检测第31-32页
        2.2.8 硫化氢压力下的生长检测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2.3.1 fisR基因的无痕敲除第32-33页
        2.3.2 硫化氢积累的检测第33-34页
        2.3.3 硫化物压力下的生长曲线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硫化物氧化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第37-49页
    3.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3.1.1 本章所用的菌株第37页
        3.1.2 本章所用的引物第37-38页
        3.1.3 本章主要试剂(盒)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3.2.1 实验菌株RNA的提取第38-39页
        3.2.2 cDNA的合成第39-40页
        3.2.3 反转录PCR第40页
        3.2.4 荧光定量PCR第40页
        3.2.5 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检测第40-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3.3.1 RNA提取结果检测第42-43页
        3.3.2 pdo和sqr基因共转录分析第43页
        3.3.3 fisR基因缺失对pdo和sqr基因转录的影响第43-44页
        3.3.4 硫化物对pdo和sqr基因转录的影响第44-45页
        3.3.5 pdo和sqr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第45-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调控蛋白FisR结合位点的研究第49-61页
    4.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1.1 本章所用的菌株第49页
        4.1.2 本章所用的引物第49-50页
        4.1.3 本章主要试剂(盒)第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3页
        4.2.1 FisR蛋白异源表达及纯化第50-51页
        4.2.2 未变性蛋白的分子量检测第51页
        4.2.3 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第51-52页
        4.2.4 DNase I足迹法(footprinting)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0页
        4.3.1 FisR蛋白的表达纯化第53-54页
        4.3.2 未变性FisR-CD的分子量第54-55页
        4.3.3 FisR-CD蛋白凝胶迁移实验第55-57页
        4.3.4 DNase I足迹法实验结果第57-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启动子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分析第61-71页
    5.1 实验材料第61-62页
        5.1.1 本章所用的菌株第61-62页
        5.1.2 本章所用的引物第62页
    5.2 实验方法第62-64页
        5.2.1 启动子报告系统的构建第62-63页
        5.2.2 含硫化合物的诱导及荧光检测第63-6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4-70页
        5.3.1 启动子报告系统的构建第64-65页
        5.3.2 启动子报告系统在野生型菌株中的检测第65-66页
        5.3.3 不同含硫化合物对pdo启动子的诱导作用第66-67页
        5.3.4 不同硫化物浓度对pdo启动子的诱导作用第67-68页
        5.3.5 关键位点氨基酸对FisR活性的影响第68-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斑马鱼EAP1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陕西部分地区猪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