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学者研究差异 | 第16-17页 |
1.3 论文及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 第19-27页 |
2.1 虚拟社区概念及理论 | 第19-20页 |
2.1.1 虚拟社区概念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虚拟社区的历史和发展 | 第19-20页 |
2.2 信息生态学理论介绍 | 第20-23页 |
2.2.1 信息生态学理论背景 | 第20-21页 |
2.2.2 信息生态学概念定义及主要特征 | 第21-22页 |
2.2.3 信息生态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2.3 应用信息生态学理论研究虚拟社区的可行性论证 | 第23-27页 |
2.3.1 生态系统理论在各个学科领域普遍适用 | 第23-24页 |
2.3.2 生态系统理论广泛应用于现实社区的研究中 | 第24-25页 |
2.3.3 虚拟社区来源于现实社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虚拟社区生态评价及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45页 |
3.1 虚拟社区的组成 | 第27-30页 |
3.1.1 虚拟社区主体因子 | 第27-28页 |
3.1.2 虚拟社区环境因子 | 第28-30页 |
3.2 虚拟社区生态评价的指标构建 | 第30-34页 |
3.2.1 虚拟社区生态系统的健康标准 | 第30-32页 |
3.2.2 虚拟社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 第32-34页 |
3.3 虚拟社区生态评价问卷设计 | 第34-45页 |
3.3.1 前因变量选择 | 第35-36页 |
3.3.2 结果变最选择 | 第36-39页 |
3.3.3 样本选取 | 第39页 |
3.3.4 问卷发放方式 | 第39页 |
3.3.5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9-40页 |
3.3.6 信息生态系统指标构建 | 第40-41页 |
3.3.7 生态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1-45页 |
第四章 国内主要虚拟社区生态评价 | 第45-62页 |
4.1 问卷测量结果与评估指标的检验 | 第45-48页 |
4.2 非问卷测量结果与评估指标的检验 | 第48-50页 |
4.3 各虚拟社区得分情况 | 第50-55页 |
4.3.1 虚拟社区得分算法 | 第50页 |
4.3.2 各虚拟社区得分情况 | 第50-55页 |
4.4 三个虚拟社区实际情况简要分析 | 第55-62页 |
第五章 政府网络空间治理对策 | 第62-68页 |
5.1 信息生态学视角下政府网络空间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 | 第62-64页 |
5.1.1 政府作为网络空间的主体因子参与到生态循环中 | 第62-63页 |
5.1.2 政府作为网络空间的外界力量进行调控 | 第63-64页 |
5.2 信息生态学视角下政府网络空间治理对策 | 第64-68页 |
5.2.1 对于非常不健康及不健康的虚拟社区治理方式 | 第65页 |
5.2.2 对于健康程度处于一般水平的虚拟社区治理方式 | 第65-66页 |
5.2.3 对于健康程度较为良好的虚拟社区治理方式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一 虚拟社区调查问卷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