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固体推进剂组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色谱法 | 第10页 |
1.1.2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第10页 |
1.1.3 近红外光谱法 | 第10-11页 |
1.2 基于光谱测量的物料混合均匀性判定方法 | 第11-12页 |
1.2.1 样品组分变异系数判定法 | 第11页 |
1.2.2 样品移动窗口标准差判定法 | 第11-12页 |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 | 第12-16页 |
1.3.1 近红外光谱 | 第12页 |
1.3.2 近红外光谱仪 | 第12-13页 |
1.3.3 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13-15页 |
1.3.4 化学计量学方法 | 第15-16页 |
1.3.5 近红外分析的评价参数 | 第16页 |
1.4 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1 食品 | 第17页 |
1.4.2 药品 | 第17页 |
1.4.3 农业 | 第17-18页 |
1.4.4 军工 | 第18页 |
1.4.5 其他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1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 第19页 |
1.5.2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样品制备 | 第21-24页 |
2.2.1 两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体系在线实时检测样品的制备 | 第22-24页 |
3 两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组分测试研究 | 第24-40页 |
3.1 各代用组分的近红外光谱 | 第24-25页 |
3.2 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含水混合体系测试 | 第25-31页 |
3.2.1 原始近红外光谱 | 第25-26页 |
3.2.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 | 第26页 |
3.2.3 组分PVB、MA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26-30页 |
3.2.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 | 第30-31页 |
3.3 硝化棉、三聚氰胺两组分含水混合体系测试 | 第31-37页 |
3.3.1 原始近红外光谱 | 第31-32页 |
3.3.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 | 第32页 |
3.3.3 组分NC、MA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3.3.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4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组分测试研究 | 第40-55页 |
4.1 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和铝粉含水混合体系测试 | 第40-47页 |
4.1.1 原始近红外光谱 | 第40页 |
4.1.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4.1.3 组分PVB、MA、Al粉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4.1.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 | 第45-47页 |
4.2 硝化棉、硝化甘油和黑索金含水混合体系测试 | 第47-54页 |
4.2.1 原始近红外光谱 | 第47页 |
4.2.2 样品体系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4.2.3 组分NC、NG、RDX和水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4.2.4 内部预测验证结果 | 第52-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三组分固体推进剂含水样品在线实时检测研究 | 第55-63页 |
5.1 聚乙烯醇缩丁醛、三聚氰胺、铝粉含水样品的实时混合检测 | 第55-59页 |
5.1.1 样品中各组分动态在线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5.1.2 样品实时混合均匀性分析 | 第56-59页 |
5.2 硝化棉、硝化甘油、黑索金含水样品的实时混合检测 | 第59-61页 |
5.2.1 样品中各组分动态在线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5.2.2 样品实时混合均匀性分析 | 第60-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