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5页 |
| 1.1 生物医用材料 | 第9-16页 |
| 1.1.1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 1.1.2 生物材料的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 1.1.3 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 1.2 生物医用钛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1.2.1 医用钛合金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 1.2.2 医用钛合金的主要力学性能 | 第18-20页 |
| 1.2.3 医用钛合金的化学稳定性 | 第20-21页 |
| 1.2.4 钛的重大需求 | 第21页 |
| 1.3 钛合金的设计要求 | 第21-24页 |
| 1.3.1 钛合金的合金元素 | 第21-23页 |
| 1.3.2 钛合金的相与相变 | 第23-24页 |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2 “团簇+连接原子”模型设计医用钛合金 | 第25-32页 |
| 2.1 “团簇+连接原子”模型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2.2 低弹性模量Ti-Nb基合金的成分设计 | 第26-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 3.1 材料制备 | 第32-33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3.1.2 实验设备 | 第32-33页 |
| 3.2 样品制备 | 第33页 |
| 3.3 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 3.4 热处理工艺制定 | 第34-35页 |
| 3.5 金相观察 | 第35-36页 |
| 3.6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页 |
| 3.7 模量和硬度的纳米压痕测试 | 第36-37页 |
| 3.8 维氏硬度 | 第37-38页 |
| 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8-61页 |
| 4.1 Zr取代团簇中心原子Sn | 第38-44页 |
| 4.1.1 合金的元素分布和金相组织 | 第38-42页 |
| 4.1.2 XRD与合金中相组成 | 第42-44页 |
| 4.2 Ti-Nb-Sn三元合金系 | 第44-51页 |
| 4.2.1 合金的元素分布和金相组织 | 第44-46页 |
| 4.2.2 XRD与相组成 | 第46-47页 |
| 4.2.3 纳米压痕测弹性模量与硬度 | 第47-51页 |
| 4.3 在[Sn_(0.9Ti_(14.1)]Nb_3基础上进行Zr的合金化 | 第51-56页 |
| 4.3.1 合金的金相组织 | 第51-52页 |
| 4.3.2 XRD与相组成 | 第52-53页 |
| 4.3.3 纳米压痕测弹性模量与硬度 | 第53-56页 |
| 4.4 在[Sn_(0.8)Ti_(14.2)]Nb_3基础上进行Zr的合金化 | 第56-61页 |
| 4.4.1 合金的金相组织 | 第56-57页 |
| 4.4.2 XRD与相组成 | 第57-58页 |
| 4.4.3 纳米压痕测弹性模量与硬度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