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论文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昙华林艺术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状况第11-13页
        1.2.2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状况第13-15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第17-27页
    2.1 艺术产业概述第17-21页
        2.1.1 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第17-18页
        2.1.2 艺术产业的分类第18-19页
        2.1.3 艺术产业的特点第19-21页
    2.2 艺术产业集群理论第21-24页
        2.2.1 产业集群与艺术产业集群第21-23页
        2.2.2 艺术产业集群的功能和特点第23-24页
    2.3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第24-27页
        2.3.1 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第24-25页
        2.3.2 创新优势第25页
        2.3.3 竞争态势第25页
        2.3.4 节约成本优势第25-26页
        2.3.5 质量和产品的差异化优势第26-27页
第3章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演进机制与模式理论第27-40页
    3.1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形成原理第27-33页
        3.1.1 艺术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原理第27-29页
        3.1.2 艺术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原理第29-31页
        3.1.3 艺术产业集聚区节约交易成本的原理第31-33页
    3.2 艺术产业集群形成模式第33-34页
        3.2.1 自发集聚型第33页
        3.2.2 政府主导型第33-34页
        3.2.3 开发商自主开发型第34页
    3.3 艺术产业集群的演进阶段第34-37页
        3.3.1 萌芽阶段第35页
        3.3.2 初现阶段第35-36页
        3.3.3 发展阶段第36-37页
    3.4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分析第37-40页
        3.4.1 自发集聚的艺术产业集聚区国际化程度高第37页
        3.4.2 国内的艺术集聚区经过了一段“去艺术化”的历程第37-38页
        3.4.3 国内大多艺术集聚区正经历着“去体制化”的过程第38页
        3.4.4 发展能力有限第38-40页
第4章 昙华林文化艺术区艺术产业的实证调研第40-46页
    4.1 昙华林的基本概况第40-41页
        4.1.1 昙华林历史文化第40页
        4.1.2 昙华林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背景第40-41页
    4.2 昙华林艺术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第41-44页
        4.2.1 文化艺术产业经营的空间范畴第41-42页
        4.2.2 文化艺术产业经营整体水平第42页
        4.2.3 经营类型第42页
        4.2.4 经营者与受众第42页
        4.2.5 昙华林经营空间现状介绍第42-43页
        4.2.6 昙华林文化艺术产业现状介绍和整改措施第43-44页
    4.3 昙华林历史街区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优势第44-46页
        4.3.1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第44页
        4.3.2 文化艺术产业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共生第44-46页
第5章 昙华林文化艺术区发展艺术产业优化方案第46-50页
    5.1 昙华林艺术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不足及改造对策第46-47页
        5.1.1 产业经营与地域空间的矛盾和问题第46页
        5.1.2 改造对策第46-47页
    5.2 昙华林艺术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综合优化方案第47-5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6.1 结论第50页
    6.2 展望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省动漫产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文水县古戏台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