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1.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2.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10-12页 |
3.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 | 第12-14页 |
第1章 李渔及《资治新书》概述 | 第14-25页 |
1.1 李渔生平及法律理念 | 第14-17页 |
1.1.1 李渔生平简述 | 第14-15页 |
1.1.2 李渔的法律理念 | 第15-17页 |
1.2 《资治新书·判语部》概述 | 第17-25页 |
1.2.1 《资治新书》简介 | 第18-21页 |
1.2.2 《判语部》综览 | 第21-25页 |
第2章 《资治新书·判语部》所见判词的语体及说理特征 | 第25-32页 |
2.1 判词的语体特征 | 第25-28页 |
2.1.1 判词篇名的特征 | 第25-26页 |
2.1.2 判词内容的特征 | 第26-27页 |
2.1.3 判词语言修饰的特征 | 第27-28页 |
2.2 判词的说理特征 | 第28-32页 |
2.2.1 方式灵活 | 第28-29页 |
2.2.2 情理法融合 | 第29-30页 |
2.2.3 注重证据 | 第30-32页 |
第3章 《资治新书·判语部》所体现的法学理论价值 | 第32-42页 |
3.1 犯罪学理论价值 | 第32-37页 |
3.1.1 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 第32-35页 |
3.1.2 排除犯罪的事由 | 第35-36页 |
3.1.3 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36-37页 |
3.2 刑罚学理论价值 | 第37-40页 |
3.2.1 刑罚的目的 | 第38页 |
3.2.2 刑罚的功能 | 第38-40页 |
3.3 泛刑法化的法学价值分析 | 第40-42页 |
第4章 《资治新书·判语部》所见法律的人治主义精神 | 第42-49页 |
4.1 法律是维护纲常伦理的工具 | 第42-46页 |
4.1.1 司法官“不依法裁判” | 第42-44页 |
4.1.2 判词所见否定性道德评价 | 第44页 |
4.1.3“反坐”的法律规定执行不严格 | 第44-46页 |
4.2 法律是统治阶级直接用来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 第46-49页 |
4.2.1 司法官的审判权受到严格限制 | 第46页 |
4.2.2 上级对下级的司法监督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