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血液及淋巴系疾病论文--贫血病论文--缺铁性贫血论文

保和丸加减联合铁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研究第12-17页
    1.1 缺铁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第12-15页
        1.1.1 定义及发病率第12页
        1.1.2 铁的代谢第12-13页
        1.1.3 病因和发病机制第13-14页
        1.1.4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及现状第14-15页
            1.1.4.1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第14页
            1.1.4.2 铁剂的治疗现状第14-15页
    1.2 缺铁性贫血的中医学研究第15-17页
        1.2.1 脾胃为气血之源第15页
        1.2.2 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第15页
        1.2.3 保和丸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论依据第15-17页
            1.2.3.1 方药分析第16页
            1.2.3.2 临床应用研究第16-17页
第2章 临床研究第17-27页
    2.1 临床资料第17页
        2.1.1 研究对象第17页
    2.2 诊断标准第17页
        2.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7页
        2.2.2 贫血程度分型第17页
        2.2.3 中医诊断标准第17页
        2.2.4 纳入标准第17页
        2.2.5 排除标准第17页
    2.3 实施方法第17-19页
        2.3.1 样本含量估计第17-18页
        2.3.2 随机方法第18页
        2.3.3 观察方法第18页
            2.3.3.1 疗程第18页
            2.3.3.2 临床表现第18页
            2.3.3.3 实验室指标第18页
        2.3.4 治疗方法第18页
        2.3.5 患者的依存性保障第18页
        2.3.6 病例的脱落及处理第18-19页
        2.3.7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第19页
    2.4 疗效标准第19页
        2.4.1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第19页
        2.4.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第19页
        2.4.3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第19页
    2.5 结果第19-24页
        2.5.1 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第19-21页
        2.5.2 中医疗效分析第21页
        2.5.3 西医疗效分析第21-23页
        2.5.4 不良反应第23-24页
    2.6 讨论分析第24-27页
        2.6.1 中医基础理论第24页
        2.6.2 中医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研究讨论第24-25页
        2.6.3 西医机制讨论第25-26页
        2.6.4 疗效讨论第26页
        2.6.5 问题与展望第26-27页
结语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0页
附录第30-33页
致谢第33-34页
附件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人支气管哮喘与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ICG指导下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