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不同给药途径注射CompoundC对缺血性脑损伤及自噬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3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3-21页
    2.1 实验材料第13-14页
        2.1.1 实验动物第13页
        2.1.2 主要试剂第13-14页
        2.1.3 主要仪器第14页
    2.2 实验分组第14-16页
    2.3 实验方法第16-21页
        2.3.1 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第17页
        2.3.2 神经症状学评分方法第17页
        2.3.3 颅内注射方法第17页
        2.3.4 使用夹心TTC染色法比较大鼠脑梗塞体积差别[15]第17-18页
        2.3.5 使用Westen blot法检测MCAO大鼠大脑缺血半球皮层AMPK-mTOR信号分子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 的激活情况第18-19页
        2.3.6 统计学分析第19-21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3.1 抑制AMPK活性后对各组实验大鼠的Zea longa评分影响与比较第21-22页
    3.2 抑制AMPK活性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第22-24页
    3.3 MCAO大鼠大脑缺血半球皮层mTOR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比较第24-26页
第4章 讨论第26-32页
    4.1 实验方法第26-27页
    4.2 实验的数据第27-28页
    4.3 通过调节AMPK-mTOR-自噬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第28-29页
    4.4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脑保护作用的区别第29-30页
    4.5 总结第30-32页
第5章 结论第32-33页
    5.1 结论第32页
    5.2 展望第32-33页
致谢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综述 微透析技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第37-43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癌胚抗原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