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教唆犯中止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0-11页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1页
    第四节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第11-12页
第一章 教唆犯中止理论概述第12-21页
    第一节 教唆犯的性质第12-17页
        一 教唆犯性质的理论聚讼第13-15页
        二 教唆犯性质的再思考第15-17页
    第二节 教唆中止的概念第17-21页
        一 相关概念之辨析第17-18页
        二 教唆中止概念的理论聚讼第18-19页
        三 笔者的观点第19-21页
第二章 教唆犯中止的成立条件第21-28页
    第一节 教唆犯中止的时空性第21-23页
        一 教唆犯中止的时空性第21-22页
        二 教唆犯中止时空性的认定第22-23页
    第二节 教唆犯中止的自动性第23-25页
        一 教唆犯中止自动性的理论聚讼第23-24页
        二 教唆犯中止自动性的界定第24-25页
        三 教唆犯中止自动性的认定第25页
    第三节 教唆犯中止的有效性第25-28页
        一 教唆犯中止有效性的理论聚讼第26页
        二 中止有效性的认定第26-28页
第三章 教唆犯中止形态的认定第28-40页
    第一节 教唆犯准中止犯第28-31页
        一 准中止犯的概念内涵第28-29页
        二 准中止犯刑罚减免的理论依据第29-30页
        三 教唆犯准中止犯的构成第30-31页
    第二节 陷害教唆犯中止第31-34页
    第三节 共同教唆犯中止第34-36页
    第四节 概然性教唆犯与选择性教唆犯中止第36-40页
第四章 教唆犯中止的立法完善第40-43页
    第一节 删除刑法第29条第2款第40-41页
    第二节 增加共同犯罪中止的立法规定第41页
    第三节 陷害教唆犯罪的独立犯罪化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个人简历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挪用公款罪客观要件研究
下一篇:危险犯定义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