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与锗相关的专用名词注释汇集 | 第21-22页 |
1 绪论 | 第22-38页 |
1.1 蛹虫草研究概述 | 第22-28页 |
1.1.1 生物学特性 | 第22-23页 |
1.1.2 活性成分 | 第23-25页 |
1.1.3 药理作用 | 第25-26页 |
1.1.4 开发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26-28页 |
1.2 有机锗研究概述 | 第28-34页 |
1.2.1 生物转化合成—锗的富集 | 第28-29页 |
1.2.2 生理功能 | 第29-31页 |
1.2.3 开发应用现状 | 第31-34页 |
1.3 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 | 第34-35页 |
1.4 论文研究背景 | 第35-3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2 锗浓度对蛹虫草多糖锗生物转化合成影响研究 | 第38-53页 |
2.1 固体培养条件下蛹虫草子实体多糖锗的生物转化合成 | 第38-46页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2.1.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2.1.3 讨论与小结 | 第45-46页 |
2.2 液体培养条件下蛹虫草菌丝体多糖锗的生物转化合成 | 第46-52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2.2.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2.2.3 讨论与小结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蛹虫草多糖锗的分离纯化、分子量及单糖组成 | 第53-6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3.1.1 材料 | 第53-54页 |
3.1.2 蛹虫草固体培养实验方法 | 第54页 |
3.1.3 蛹虫草液体培养实验方法 | 第54页 |
3.1.4 蛹虫草多糖锗的分离纯化 | 第54页 |
3.1.5 多糖含量测定 | 第54页 |
3.1.6 锗含量测定 | 第54页 |
3.1.7 蛹虫草多糖锗分子量测定 | 第54-55页 |
3.1.8 蛹虫草多糖锗单糖组成 | 第55页 |
3.1.9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3页 |
3.2.1 蛹虫草多糖锗生物转化合成原理 | 第55页 |
3.2.2 蛹虫草多糖锗的分离纯化 | 第55-59页 |
3.2.3 蛹虫草多糖锗分子量 | 第59-60页 |
3.2.4 蛹虫草多糖锗单糖组成分析 | 第60-63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蓝光诱导下蛹虫草锗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动力学研究 | 第66-82页 |
4.1 蓝光诱导对蛹虫草子实体锗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影响 | 第66-73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4.1.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4.1.3 讨论与小结 | 第72-73页 |
4.2 蓝光诱导对蛹虫草菌丝体锗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影响 | 第73-80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4.2.2 结果与分析 | 第74-78页 |
4.2.3 讨论与小结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锗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82-96页 |
5.1 锗对蛹虫草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83-85页 |
5.1.1 材料与方法 | 第83页 |
5.1.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5.1.3 讨论与小结 | 第85页 |
5.2 锗对蛹虫草菌丝体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85-89页 |
5.2.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86-88页 |
5.2.3 讨论与小结 | 第88-89页 |
5.3 硒锗组合处理对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协同影响 | 第89-95页 |
5.3.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0页 |
5.3.2 结果与分析 | 第90-93页 |
5.3.3 讨论与小结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6 蛹虫草多糖锗安全性研究 | 第96-112页 |
6.1 蛹虫草多糖锗急性毒性试验 | 第97-101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97页 |
6.1.2 实验方法 | 第97-98页 |
6.1.3 统计学处理 | 第98页 |
6.1.4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0页 |
6.1.5 讨论与小结 | 第100-101页 |
6.2 蛹虫草多糖锗长期毒性试验 | 第101-106页 |
6.2.1 材料 | 第101页 |
6.2.2 方法 | 第101-102页 |
6.2.3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6页 |
6.2.4 讨论与小结 | 第106页 |
6.3 蛹虫草多糖锗致突变试验 | 第106-111页 |
6.3.1 Ames试验 | 第106-108页 |
6.3.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第108-109页 |
6.3.3 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 第109页 |
6.3.4 讨论与小结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7 蛹虫草多糖锗抗衰老作用研究 | 第112-122页 |
7.1 蛹虫草多糖锗对大鼠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 | 第112-117页 |
7.1.1 材料 | 第112-113页 |
7.1.2 方法 | 第113页 |
7.1.3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6页 |
7.1.4 讨论与小结 | 第116-117页 |
7.2 蛹虫草多糖锗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7.2.1 材料 | 第117页 |
7.2.2 方法 | 第117-118页 |
7.2.3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0页 |
7.2.4 讨论与小结 | 第120-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8 结论与创新 | 第122-126页 |
8.1 结论 | 第122-124页 |
8.2 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8.3 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4页 |
附录A | 第144-15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