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谐波电流危害 | 第11-12页 |
1.2 并网变换器的发展和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2.1 并网变换器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并网变换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和设计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并网变换器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 | 第17-33页 |
2.1 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变换器的功能需求 | 第17页 |
2.2 并网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 第17-22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并网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2.2 两相dq旋转坐标系下并网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2.3 三相软件锁相环设计 | 第22-27页 |
2.3.1 三相软件锁相环原理 | 第22-24页 |
2.3.2 三相锁相环控制器结构分析及参数设计 | 第24-26页 |
2.3.3 三相锁相环仿真验证 | 第26-27页 |
2.4 电压空间矢量调制(SVPWM)技术 | 第27-31页 |
2.4.1 SVPWM原理 | 第28-29页 |
2.4.2 SVPWM在数字控制系统中的实现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变换器控制器设计 | 第33-48页 |
3.1 电流内环控制器设计 | 第34-37页 |
3.2 PQ控制器设计 | 第37-38页 |
3.3 直流外环控制器设计 | 第38-39页 |
3.4 控制器数字化实现 | 第39-40页 |
3.5 建模仿真分析 | 第40-47页 |
3.5.1 系统参数和仿真模型建立 | 第40-43页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变换器硬件设计 | 第48-63页 |
4.1 主功率电路关键电气参数设计 | 第48-58页 |
4.1.1 主功率开关器件选型 | 第49页 |
4.1.2 LCL滤波器设计 | 第49-55页 |
4.1.3 直流侧电容设计 | 第55-56页 |
4.1.4 系统主功率电路 | 第56-58页 |
4.2 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 第58-62页 |
4.2.1 信号采样与调理电路设计 | 第59-60页 |
4.2.2 系统保护与控制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4.2.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变换器软件系统设计 | 第63-69页 |
5.1 主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5.2 中断服务程序 | 第64-66页 |
5.3 核心功能子程序 | 第66-68页 |
5.3.1 锁相环程序设计 | 第66页 |
5.3.2 PI调节器子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5.3.3 SVPWM子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样机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6.1 电池储能系统样机实验平台构建 | 第69页 |
6.2 逆变并网实验 | 第69-71页 |
6.3 电池充电实验 | 第71-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7.2 系统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