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5-6页 |
摘要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袁思亮的人生转向 | 第12-20页 |
一、科举登仕 | 第14-15页 |
二、宪政理想 | 第15-18页 |
三、文化遗民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袁思亮的文化遗民情结 | 第20-28页 |
一、维护旧有伦理秩序 | 第21-24页 |
二、批判杨墨功利主义 | 第24-25页 |
三、眷恋科举取士制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袁思亮的活动交游——以袁思亮与陈三立、郑孝胥、陈曾寿交往为中心 | 第28-44页 |
一、袁思亮与陈三立的交游 | 第28-37页 |
二、袁思亮与郑孝胥的交游 | 第37-40页 |
三、袁思亮与陈曾寿的交游 | 第40-44页 |
第四章 袁思亮的诗歌理论 | 第44-53页 |
一、承续传统 | 第44-47页 |
二、雅洁晓畅 | 第47-49页 |
三、尊经重道 | 第49-51页 |
四、关注民瘼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袁思亮的诗歌创作 | 第53-63页 |
一、诗歌内容 | 第53-59页 |
二、艺术特色 | 第59-61页 |
三、小结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