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建立及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梗丝形态对卷烟质量的影响第13-14页
        1.2.1 梗丝形态对卷烟吸阻的影响第13-14页
        1.2.2 梗丝形态对卷烟硬度、焦油的影响第14页
        1.2.3 梗丝形态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第14页
    1.3 梗丝形态及均匀性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梗丝形态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梗丝形态均匀性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图像采集技术第16-17页
        1.4.1 显微投影仪数字图像采集技术第16页
        1.4.2 数码相机图像采集技术第16-17页
        1.4.3 图像扫描采集技术第17页
        1.4.4 CCD显微测量技术第17页
    1.5 图像处理的阈值分割第17-19页
        1.5.1 灰度化第18页
        1.5.2 Otsu阈值分割算法第18页
        1.5.3 灰度直方图的阈值分割第18-19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1.6.1 梗丝图像参数的提取及测量第19页
        1.6.2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建立第19页
        1.6.3 梗丝形态分形维数及形态不规则性的测定第19-20页
        1.6.4 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的建立第20页
        1.6.5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及均匀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第20-22页
第二章 梗丝图像的Otsu阈值分割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第22-28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1.1 材料第22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22-23页
    2.2 方法第23-25页
        2.2.1 梗丝样品的制备第23页
        2.2.2 仪器校正第23页
        2.2.3 梗丝图像的采集第23-24页
        2.2.4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Otsu阈值分割第24页
        2.2.5 测量系统设定标尺第24-25页
    2.3 Otsu阈值分割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第25-27页
        2.3.1 Otsu阈值分割提取轮廓对比第25页
        2.3.2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第25-27页
    2.4 小节第27-28页
第三章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建立及模型分布分析第28-50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28-29页
        3.1.1 材料第28页
        3.1.2 仪器第28-29页
    3.2 方法第29-32页
        3.2.1 筛分取样方法第29-30页
        3.2.2 梗丝形态指数计算方法第30页
        3.2.3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建立及校正方法第30页
        3.2.4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组成图第30-31页
        3.2.5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实现流程图第31-32页
    3.3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建立及校正第32-34页
        3.3.1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3.2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校正第33-34页
    3.4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分析第34-37页
        3.4.1 梗丝形态在模型中直观分析第35-36页
        3.4.2 梗丝形态指数统计分析第36-37页
        3.4.3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区域的划分第37页
    3.5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验证分析第37-49页
        3.5.1 梗丝样品的筛网分布分析第37-39页
        3.5.2 梗丝样品的模型分布分析第39-48页
        3.5.3 梗丝样品的聚类分析第48-49页
    3.6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分形维数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第50-64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0页
        4.1.1 材料第50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50页
    4.2 方法第50-52页
        4.2.1 样品的制备第50-51页
        4.2.2 样品图像的采集第51页
        4.2.3 梗丝面积和周长的测定第51页
        4.2.4 单一形态梗丝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51-52页
        4.2.5 混合形态梗丝样品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52页
        4.2.6 梗丝形态指数均值计算方法第52页
    4.3 单一形态梗丝及叶丝分形维数数据拟合分析第52-57页
        4.3.1 碎丝状梗丝样品数据拟合分析第52-53页
        4.3.2 丝状梗丝数据拟合分析第53-54页
        4.3.3 近丝状梗丝数据拟合分析第54-55页
        4.3.4 近片状梗丝数据拟合分析第55页
        4.3.5 片状梗丝数据拟合分析第55-56页
        4.3.6 叶丝数据拟合分析第56-57页
    4.4 单一形态梗丝及叶丝分形维数和外观特征对比分析第57-59页
        4.4.1 单一形态梗丝及叶丝分形维数对比分析第57-58页
        4.4.2 单一形态梗丝及叶丝外观对比分析第58-59页
    4.5 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的建立第59-61页
        4.5.1 梗丝形态的不规则性第59页
        4.5.2 梗丝形态均匀性系数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4.5.3 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第60-61页
    4.6 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的验证分析第61-63页
        4.6.1 梗丝形态均匀性系数模型的验证分析第61-62页
        4.6.2 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的验证分析第62-63页
    4.7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及均匀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第64-70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64-65页
        5.1.1 材料第64页
        5.1.2 仪器第64-65页
    5.2 梗丝形态指数模型的应用第65-66页
    5.3 梗丝形态均匀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第66-67页
    5.4 小结第67-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第80-92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相关科研实验数据第80-92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环境下苹果图像分割及定位算法研究
下一篇:微博用户性别判断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