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早期传播研究(1912-1927)

论文创新点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34页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2-17页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17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第17-31页
    四、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31-34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现代性因素第34-52页
    一、新的经济因素在两湖地区的扩散与生长第34-43页
    二、新兴社会组织在两湖地区的涌现及其政治参与第43-45页
    三、近代新闻报刊在两湖地区的兴起与发展第45-47页
    四、近代教育在两湖地区的初步发展第47-52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传入两湖地区的传播渠道第52-79页
    一、通过两湖地区留学生群体传入第52-66页
    二、通过两湖地区及其两湖地区之外的报刊杂志传入第66-73页
    三、通过共产国际代表传入第73-79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基本进程第79-104页
    一、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启蒙传播第79-84页
    二、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广泛传播第84-94页
    三、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深入传播第94-104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主要媒介第104-132页
    一、通过创办或利用进步报刊杂志及其出版书籍等媒介进行传播第104-110页
    二、通过创建进步社团、书店及其学校等媒介进行传播第110-122页
    三、通过开展马克思诞辰等各种纪念活动媒介进行传播第122-128页
    四、通过发动自治运动、工农学运动等媒介进行传播第128-132页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主要内容第132-157页
    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第132-138页
    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第138-141页
    三、介绍苏俄社会革命和苏联建设情况第141-145页
    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建党思想第145-150页
    五、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第150-153页
    六、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第153-157页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效果、特点、经验及其局限第157-185页
    一、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的传播效果第157-167页
    二、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若干特点第167-176页
    三、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传播的历史经验及其历史局限第176-185页
结语第185-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4页
附录一 1912-1927年两湖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目录第204-208页
附录二 湖北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名单一览表第208-214页
附录三 湖南地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名单一览表第214-225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225-226页
后记第226-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廖平与“经学改良”
下一篇:理性的巴别塔--论哈曼对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