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国内外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0-12页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茶文化与茶文化景观基本概述 | 第12-22页 |
2.1 茶文化基本概述 | 第12-15页 |
2.1.1 茶文化特点 | 第12-13页 |
2.1.2 茶文化资源 | 第13页 |
2.1.3 茶文化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2.1.4 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4页 |
2.1.5 茶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 第14-15页 |
2.2 茶文化景观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3 茶文化景观资源 | 第16-20页 |
2.3.1 自然种植资源 | 第17-18页 |
2.3.2 人文资源 | 第18-19页 |
2.3.3 社会经济条件资源 | 第19-20页 |
2.4 茶文化与茶文化景观资源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三、南昌凤凰沟茶文化景观资源发展现状 | 第22-31页 |
3.1 南昌茶文化资源概述 | 第22页 |
3.2 南昌凤凰沟茶文化景观概述 | 第22-25页 |
3.2.1 茶文化景观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3.2.2 茶叶公园 | 第23-24页 |
3.2.3 茶园文化传播 | 第24页 |
3.2.4 茶叶采摘 | 第24页 |
3.2.5 生态茶园与茶迷宫 | 第24-25页 |
3.2.6 茶博览馆参观 | 第25页 |
3.3 凤凰沟茶文化景观的优势 | 第25-29页 |
3.3.1 种植地域优势 | 第26页 |
3.3.2 政策制度优势 | 第26-27页 |
3.3.3 茶文化推广优势 | 第27-28页 |
3.3.4 茶文化底蕴优势 | 第28-29页 |
3.4 凤凰沟茶文化景观资源的劣势 | 第29-31页 |
3.4.1 景观质量欠佳功能不完善 | 第29页 |
3.4.2 茶文化主题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 第29页 |
3.4.3 地域文化特色不够显著 | 第29-30页 |
3.4.4 植物景观特色不够鲜明 | 第30-31页 |
四、实证分析 | 第31-45页 |
4.1 研究准备 | 第31-37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31页 |
4.1.2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4.1.3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4.1.4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4.1.5 样本信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4.1.6 理论基础 | 第34-37页 |
4.2 南昌凤凰沟茶文化景观调查结果 | 第37-45页 |
4.2.1 南昌凤凰沟茶文化熟知度分析 | 第37-38页 |
4.2.2 南昌凤凰沟茶文化满意度分析 | 第38-39页 |
4.2.3 南昌凤凰沟茶文化熟知度和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4 基于AHP南昌凤凰沟茶文化景观重要性因素分析 | 第40-45页 |
五、南昌凤凰沟茶文化景观发展对策 | 第45-53页 |
5.1 打造现代茶文化景观 | 第45-48页 |
5.1.1 优化茶园设施形成不同景观 | 第45-46页 |
5.1.2 打造人工与自然共存的景观格局 | 第46页 |
5.1.3 构建茶文化特征建筑完善景观设计 | 第46页 |
5.1.4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需多样化 | 第46-47页 |
5.1.5 构建茶景观小品增强美感 | 第47-48页 |
5.2 积极创新茶文化景观品质 | 第48-49页 |
5.2.1 建立茶文化景观载体 | 第48-49页 |
5.2.2 吸收其他茶文化景观优势 | 第49页 |
5.2.3 提高茶文化区域景观辨识度 | 第49页 |
5.3 优化市场管理促进茶文化景观发展 | 第49-50页 |
5.3.1 健全茶叶市场网络体系 | 第49页 |
5.3.2 创建品牌促进茶文化推广 | 第49-50页 |
5.3.3 完善茶文化发展产业链 | 第50页 |
5.4 打造茶园旅游景观精品线路 | 第50-52页 |
5.5 引进茶文化景观设计人才 | 第52-53页 |
六、结论与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