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码坯机械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 | 第8-9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 第9-10页 |
1.5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码坯机总体方案设计 | 第11-29页 |
2.1 码坯机设计要求 | 第11-14页 |
2.1.1 码坯机规格的确定 | 第11-12页 |
2.1.2 码坯方案的设计 | 第12-14页 |
2.2 码坯机功能分析 | 第14-15页 |
2.3 国内现有全自动码坯机的分析比较 | 第15-21页 |
2.3.1 分坯系统的分析比较 | 第15-16页 |
2.3.2 夹坯系统的分析比较 | 第16-18页 |
2.3.3 升降行走系统的分析比较 | 第18-20页 |
2.3.4 旋转系统的分析比较 | 第20-21页 |
2.4 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21-23页 |
2.5 码坯机工作循环时间的制定 | 第23-24页 |
2.6 码坯机工作节拍制定及分配 | 第24-28页 |
2.6.1 分坯系统工作节拍制定及分配 | 第24-26页 |
2.6.2 码坯系统工作节拍制定及分配 | 第26-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分坯系统设计 | 第29-37页 |
3.1 夹坯机构设计 | 第29-31页 |
3.1.1 单个夹坯手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1.2 零部件设计与选型 | 第30-31页 |
3.2 分坯机构设计 | 第31-33页 |
3.2.1 夹坯手行走方式 | 第31页 |
3.2.2 分坯机构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3.2.3 气缸的选型 | 第33页 |
3.2.4 分坯机构支架设计 | 第33页 |
3.3 升降机构设计 | 第33-35页 |
3.3.1 升降机构原理 | 第33-34页 |
3.3.2 主要零部件设计 | 第34页 |
3.3.3 安装支架的设计 | 第34-35页 |
3.4 行走机构设计 | 第35-36页 |
3.4.1 行走机构原理 | 第35页 |
3.4.2 同步带及同步轮的选型 | 第35-36页 |
3.4.3 减速电机选型计算 | 第36页 |
3.4.4 机架的设计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码坯系统设计 | 第37-49页 |
4.1 夹坯系统的设计 | 第37-39页 |
4.1.1 夹板的分析及设计 | 第37-39页 |
4.1.2 夹坯气缸的选型计算 | 第39页 |
4.1.3 线性滑轨的选型 | 第39页 |
4.2 旋转系统的设计 | 第39-42页 |
4.2.1 回转支承的选型与连接 | 第40-41页 |
4.2.2 旋转气缸的选型计算 | 第41-42页 |
4.2.3 旋转气缸的速度控制 | 第42页 |
4.3 升降系统的设计 | 第42-45页 |
4.3.1 升降系统原理 | 第42-43页 |
4.3.2 导向柱及导套的设计 | 第43页 |
4.3.3 电机选型计算 | 第43-45页 |
4.4 行走系统的设计 | 第45-47页 |
4.4.1 行走系统原理 | 第45-46页 |
4.4.2 行走架的设计 | 第46页 |
4.4.3 电机选型计算 | 第46-47页 |
4.5 龙门架的设计 | 第47-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SolidWorks三维建模及行走架有限元分析 | 第49-53页 |
5.1 软件介绍 | 第49页 |
5.2 SolidWorks Simulation分析流程 | 第49-50页 |
5.3 行走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0-52页 |
5.4 码坯机三维建模 | 第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6.1 总结 | 第53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53页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